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後氣象要素變化特征
我們重點選取了地震主要震區附近成都、都江堰、彭州、崇慶、綿竹、平武、北川、江油、什邡、青川等10個有自動氣象觀測站的站點,具體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前後兩天內主要震區附近的降水、氣溫、風 速和氣壓等氣象要素的時間變化特征。
1.降水變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時-14日08時(以下均為北京時)主震區附近各觀測站每小時降水演變特征是:大地震當天12日白天各觀測站基本無明顯降水過程,主要降水時段出現在12日大地震之後的夜間至14日清晨。其中,12日08時-13日08時都江堰出現了26.3 mm的大雨,成都、彭州、什邡、崇慶、江油等6個站以小雨為主。13日08時-1 4日08時什邡出現了30.5 mm、崇慶37.3 mm、彭州32.9 mm的大雨,都江堰出現了21.3 mm的中雨。
並且,崇慶12日無降水過程,首次降水出現在13日04時,降水強度逐漸增強,在13日06時達到峰值5.3 mm/1h,之後雨強減弱。但到13日夜間再次增強,該站降水持續至14日07時。成 都溫江12日無降水過程,13日05時出現降水,之後逐漸增強,降水峰值出現在13日21時,達到3.8 mm/1h,14日07時降水過程結束。都江堰12日22時開始降水,降水出現時間早於成都市的崇慶、溫 江和彭州等其它地點,降水強度也較強,至13日05時最強,達到9.1 mm/1h,降水過程持續到14日05時。彭州12日基本無降水過程,13日04時開始降水,強度較弱,至13日傍晚增強,在夜間22時達最強,即4.9 mm/1h,14日07時降水過程結束。江油12日15時出現小雨,0.4 mm/1h,其它時間無降水,13日08時-14日07時又出現降水,在13日15時達最強,1.3 mm/1h。什邡12日15時-22時受地震影響無資料,13日00時出現降水,持續至14日05時,13日夜間降水增強,峰值出現在19和20時,4.9 mm/1h。
2.氣溫變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時-14日08時主震區附近各觀測站每小時氣溫演變特征是:12日各站氣溫日變化特征明顯,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06時左右,最高氣溫出現12日12時—14時,其中都江堰、綿竹、北川、江油、什邡等出現在12時,大地震前各站氣溫先後達到最高,多數地點處於28°C附近。14時28分大地震之後,13日各站氣溫日變化特征不明顯,各站都存在顯著的降溫過程,2 4小時最大降溫強度超過了10℃,13日—14日08時各站氣溫持續偏低,變化幅度小,13日14時的氣溫與14日02時—06時的氣溫差別不大。
3.風速變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時-14日08時主震區附近各觀測站每小時風速演變特征是:地震發生前除平武以外,其它各站風速變化特征與溫度變化特征較相似,風速在夜間減弱,中午前後增強,極大值壹般出現在午後。地震發生後,13日—14日各站風速變化發生了改變,風速極大值出現時間也發生了變化,不少站風速極大值出現在夜間,都江堰站最大風速出現在13日04時,達到10.7 m/s,比每小時最大降水量出現時間略早1小時。
4.氣壓變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時-14日08時主震區附近各觀測站每小時氣壓演變特征是:地震前後各站氣壓變化幅度不大,較為平緩,平武和青川海拔高度在800m以上,氣壓較低,在920hPa左右,都江堰海拔高度在707.00m,氣壓在930hPa附近,北川海拔高度在638.80m,氣壓在940hPa附近,其余6站海拔高度在500m—600m之間,氣壓都在950hPa附近。但是,需要註意的是,大地震前後12日—14日各站氣壓都表現出壹種持續的逐步升高趨勢。
5.幾點初步結論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前後,主震區附近地區的氣象要素變化表現壹定差異性。尤其是,大地震發生當天,基本無明顯降水過程,主要降水過程開始於大地震後的13日夜間,多 數站降水出現在地震10多小時後,14日早上降水基本結束;大地震發生當天氣溫日變化明顯,大地震發生前3小時內各站溫度先後達到最高值,多數地點處於28°C附近,但大地震發生後13日—1 4日氣溫日變化特征不明顯,與降水過程對應,各站都存在顯著的降溫,24小時最大降溫強度超過了10℃,並且氣溫持續偏低,變化幅度小;大地震發生前後風速表現出不同變化,大地震前風速夜間減弱,中午前後增強,極 大值壹般出現在午後,但大地震發生後,風速極大值出現時間發生變化,不少站出現在夜間;大地震發生前後氣壓變化幅度不大,較為平緩,但需要註意的是,大地震前後12日—1 4日各站氣壓都表現出壹種持續的逐步升高的趨勢。
總之,關於“5.12”汶川大地震前後兩天內主要震區附近降水、氣溫、風速和氣壓等氣象要素的變化分析,揭示了壹些基本的變化事實,但值得我們高度重視,並開展必要的研究。
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發生了裏氏8.0級大地震,其強度、烈度都超過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壹次地震。我們知道,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地震波,從而在壹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特別是強烈地震,在其孕育、發生過程中總會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種物理、化學變化,生物變化和氣象變化。那麽,這次“ 5.12”汶川大地震前後主要震區附近氣象要素變化情況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