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毛主席“開發礦業”的號召下,無數熱血青年都把“為祖國尋找寶藏”作為人生的理想。就在新中國第壹個五年計劃開局之年——1953年,這首《勘探隊之歌》問世,可謂恰逢其時。這是時代的聲音,這是人民的心聲。很快,這支具有感召力的歌曲,如同壹顆時代的火種,讓“火壹般的熱情”燃燒在新中國的蒼茫大地上。20世紀50年代,《勘探隊之歌》在地質工作者和青年學生中廣為流行;20世紀60年代,它又在石油工人中激昂唱響,21世紀,它依然激勵著壹代代地質工作者。
《勘探隊之歌》給了軍人曉河另壹個身份——榮譽地質勘探隊員。1991年6月,《勘探隊之歌》獲首屆地質文學寶石獎特別獎,曉河先生獲得“榮譽勘探隊員”稱號。原地質礦產部在《授予曉河同誌榮譽地質勘探隊員稱號的決定》中寫道:“《勘探隊之歌》在我國地質工作者中間和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不斷引導有誌青年投身地質事業。”這帶著時代烙印的《勘探隊之歌》,已經成為地質工作“三光榮”精神的代表,追隨著地質工作的腳步,澎湃著穿越歷史,奔向未來。2010年11月4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與眾多地質工作者高唱《勘探隊之歌》,在河南鄭州召開的全面推進地質找礦新機制座談會上,***同總結了“公益先行、基金銜接、商業跟進、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質找礦新機制,吹響了新時期大規模地質找礦行動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