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秉燭達旦
並沒什麽典故,就是看書看了壹夜,點著蠟燭到了早上。
2、懸梁刺股
頭懸梁錐刺股講的是蘇秦,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裏人,字季子。蘇秦是洛陽人,雖然出身寒門,卻懷有壹番大誌。他跟隨鬼谷子學習遊說術多年後,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於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
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遊歷了好幾年,但壹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裏。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
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裏感到十分慚愧,但他壹直想遊說天下,謀取功名,於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後再去周遊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妳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麽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妳生計沒有著落,不後悔麽?”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麽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誌仍然不改,於是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麽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壹個好辦法。
他讀書時,把頭發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梁上,如果自己壹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
3、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壹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壹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壹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
壹閃壹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壹起,不就成為壹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壹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紮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麽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壹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壹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壹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
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壹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4、聞雞起舞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誌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幹出壹番事業。他們白天壹起在衙門裏供職,晚上合蓋壹床被子睡覺。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
壹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妳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壹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壹邊起身,壹面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
劉琨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裏,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為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擴展資料:
其他形容刻苦的成語典故: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壹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麽辦呢?
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