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個人素質的培養,能力的鍛煉。“苦”是壹種治學的態度,壹種踏實認真,嚴謹負責的態度。有了“苦”才能在學海中有所收獲。可是,有人將其改為“學海無涯巧作舟”,我認為這種改法是不恰當的。那麽“苦作舟”為什麽不能改成“巧作舟”呢?我方從以下三點進行論證:
1、學習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聰明才智的過程,是比較持久的心理和行為變化過程,靠“苦”的精神才能取得進步。有人說,“巧”是指科學的學習方
法。在學海中當然少不了科學的方法,但有了科學的方法,就可以不下氣力,不下功夫學習嗎?有了好的辦法,更應該有“苦”的精神,這樣才能取得更高的效率。
2、學習需要有認真的態度,當然我們指的“苦學”並不是壹味的呆板的低效率的學。“苦”表示了個人品格和行為作風。即為了做好某項工作或達到某種目的,吃苦耐勞,不懈努力的品質。在心理上是意誌堅強的表現,在思想和道德上是壹種強烈的事業心和道德責任感的體現。
這種“苦”是為了堅持某種信念,達到壹定目標,取得某種成就而做出的努力。“苦”不是對艱難困苦的消極的忍受和忍耐,而是主觀能動地向困難進行積極主動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