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尺,又稱厚薄規或間隙片,是壹種由多片不同厚度的標準鋼片所組成的測量工具,鋼片上標有其厚度值,如圖1-68所示。塞尺主要用於測量兩個接合面之間的間隙值。在使用時,可以用壹片進行測量,也可以由多片組合在壹起進行測量。
圖1-68 塞尺
塞尺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塞尺進行測量時,要用幹凈布將塞尺擦拭幹凈,不能在塞尺沾有油汙的情況下進行測量,否則會直接影響到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2)將塞尺插入被測間隙中來回拉動,感到稍有阻力時,表明該間隙接近塞尺上所標出的數值。如果拉動時阻力過大或過小,則說明該間隙值小於或大於塞尺上所標出的數值。
註意事項如下:
(1)在測量的過程中不允許劇烈彎折塞尺,或用較大的力硬將塞尺插人被檢測間隙中,否則將損壞塞尺。
(2)測量後,應當將塞尺擦拭幹凈,並塗上壹薄層潤滑油或工業凡士林,然後將塞尺收回夾框內,以防銹蝕、彎曲或變形。
2.遊標卡尺
遊標卡尺是壹種較精密量具,能夠較精確地測量工件的長度、寬度、深度及內外圓直徑等尺寸。常用的規格包括0~125mm、0~150mm、0~200mm、0~300mm、0~500mm等多種。遊標卡尺按其精度可以分為:0.1mm、0.05mm、0.02mm三種。
(1)遊標卡尺的構造。遊標卡尺由尺身、遊標、外測量爪、內測量爪、深度尺、緊固螺釘等組成,如圖1-69所示。內、外固定測量爪與尺身制成壹體,而內、外徑活動測量爪和深度尺與遊標制成壹體,並可以在尺身上滑動。尺身上的刻度每格為1mm,遊標上的刻度每格不足1mm。當內、外測量爪合攏時,尺身與遊標上的零線應相重合;在內、外測量爪分開時,尺身與遊標上的刻線即相對錯動。在測量時,根據尺身與遊標錯動情況,即可量在尺身上讀出整數毫米,在遊標上讀出小數毫米。為了使測好的尺寸不致變動,可以擰緊緊固螺釘,使遊標不再滑動。
圖1-69 遊標卡尺
2.刻線原理和讀數方法
不同精度的遊標卡尺刻線原理和讀數方法如表1-6所示。
表1-6 遊標卡尺的刻線原理及讀數方法
3.外徑千分尺
外徑千分尺是比遊標卡尺更精密的量具,其精度為0.01mm。外徑千分尺的規格按量程劃分,常用的包括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等,在使用時應當按照零件尺寸選擇相應規格。外徑千分尺的結構如圖1-70所示。使用外徑千分尺前,應當檢查其精度,檢查方法是旋動棘輪,當兩個砧座靠攏時,棘輪發出兩三聲“哢哢”的響聲,此時,活動套管的前端應與固定套管的“0”刻度線對齊,同時活動套管的“0”刻度線還應與固定套管的基線對齊,否則需要進行調整。
圖1-70 外徑千分尺的結構
1—尺架;2—砧座;3—測微螺桿;4—鎖緊裝置;5—螺紋軸套;6—固定套管;7—微分筒;8—螺母;9—接頭;10—測力裝置
註意:在測量時,應當擦凈兩個砧座和工件表面,旋動砧座接觸工件,直至棘輪發出兩三聲。哢哢”的響聲時方可讀數。
外徑千分尺的讀數方法如圖1-71所示。外徑千分尺固定套管上有兩組刻線,兩組刻線之間的橫線為基線,基線以下為毫米刻線,基線以上為半毫米刻線;活動套管上沿圓周方向有50條刻線,每壹條刻線表示0.01mm。在讀數時,固定套管上的讀數與0.01倍的活動套管讀數之和即為測量的尺寸。
圖1-71 外徑千分尺的讀數方法
4.百分表
百分表主要用於測量零件的形狀誤差(如曲軸彎曲變形量、軸頸或孔的圓度誤差等)或配合間隙(如曲軸軸向間隙),常見百分表有0~3mm、0~5mm和0~10mm三種規格。百分表的刻度盤通常為100格,大指針轉動壹格表示0.01mm,轉動壹圈為1mm,小指針可指示大指針轉過的圈數。
在使用時,百分表通常要固定在表架上,如圖1-72所示。用百分表進行測量時,必須首先調整表架,使測桿與零件表面保持垂直接觸且有適當的預縮量,並轉動表盤使指針對正表盤上的“0”刻度線,然後按照壹定方向緩慢移動或轉動工件,測桿則會隨零件表面的移動自動伸縮。在測桿伸長時,表針順時針轉動,讀數為正值;測桿縮短時,表針逆時針轉動,讀數為負值。
圖1-72 百分表
1—大指針;2—小指針;3—刻度盤;4—測頭;5—磁力表座;6—支架
5.量缸表
量缸表又稱內徑百分表,主要用來測量孔的內徑,如氣缸直徑、軸承孔直徑等。量缸表主要由百分表、表桿和壹套不同長度的接桿等組成,如圖1-73所示。在測量時,首先根據氣缸(或軸承孔)直徑選擇長度合適的接桿,並將接桿固定在量缸表下端的接桿座上;然後校正量缸表,將外徑千分尺調到被測氣缸(或軸承孔)的標準尺寸,再將量缸表校正到外徑千分尺的尺寸,並使伸縮桿有2mm左右的壓縮行程,旋轉表盤使指針對準零位後即可以進行測量。
註意:測量過程中,必須前後擺動量缸表以確定讀數最小時的直徑位置,同時還應當在壹定角度內轉動量缸表以確定讀數最大時的直徑位置。
圖1-73 量缸表
1—百分表;2—絕緣套;3—表桿;4—接桿座;5—活動測頭;6—支承架;7—固定螺母;8—加長接桿;9—接桿
6.其他常用量具
(1)卡鉗。卡鉗分為外卡鉗和內卡鉗。外卡鉗是用來測量外徑和平面的,而內卡鉗則是用來測量內徑和凹槽的。卡鉗本身無法直接讀出測量結果,而是把測量得到的長度尺寸(直徑也屬於長度尺寸)在鋼直尺上進行讀數,或在鋼直尺上先取下所需尺寸,再去檢驗零件的直徑是否符合,如圖1-74所示。
圖1-74 卡鉗的使用
用已在鋼直尺上取好尺寸的外卡鉗去測量外徑時,要使兩個測量面的連線垂直於零件的軸線,靠外卡鉗的自重滑過零件外圓,此時手中的感覺應當是外卡鉗與零件外圓正好是點接觸,此時外卡鉗兩個測量面之間的距離就是被測零件的外徑。
用內卡鉗測量內徑時,應當使兩個鉗腳的測量面的連線正好垂直相交於內孔的軸線,即鉗腳的兩個測量面應是內孔直徑的兩端點。所以,在測量時應當將下面的鉗腳的測量面停在孔壁上作為支點,上面的鉗腳由孔口略往裏面壹些逐漸向外試探,並沿孔壁圓周方向擺動,當沿孔壁圓周方向能擺動的距離為最小時,則表示內卡鉗腳的兩個測量面已處於內孔直徑的兩端點了。
(2)燃油壓力表。燃油壓力表用以檢測發動機燃油供給系統的油壓,以此診斷燃油系統的技術狀況。在測試時,首先要釋放燃油系統的壓力,拆開蓄電池負極電纜線。根據車型的不同,將燃油壓力表連接到油壓測試頭上,或是用專用接頭將燃油壓力表連接在輸油管的進油管接頭處,如圖1-75所示。擦幹濺出的汽油,重新接好蓄電池負極電纜線,起動發動機並維持怠速運轉,檢查燃油壓力表的壓力。
圖1-75 燃油壓力表及其連接
1—接頭螺栓;2—燃油壓力表接頭;3—油管
(3)氣缸壓力表。氣缸壓力表(圖1-76)是壹種專門用於檢查氣缸內氣體壓力大小的量具,按照測量範圍和用途分為汽油機壓力表和柴油機壓力表兩種。使用氣缸壓力表時,應當首先起動發動機並運轉到正常工作溫度,旋下汽油機火花塞或柴油機噴油器。汽油機必須將節氣門和阻風門完全打開,將氣缸壓力表的錐形橡膠圈壓緊在火花塞座孔上,如圖1-77所示。
圖1-76 氣缸壓力表
圖1-77 汽油機壓力表的使用
柴油機必須采用螺紋接口式氣缸壓力表,將氣缸壓力表螺紋接口旋入噴油器座孔內,如圖1-78所示。
圖1-78 柴油機壓力表的使用
用起動機帶動曲軸旋轉3~5s,使發動機轉速保持在150~180r/min(汽油機)或500r/min(柴油機),此時氣缸壓力表所指示的壓力值就是該氣缸的氣缸壓力。按照下氣缸壓力表上的放氣閥,則氣缸壓力表指針回零。在實際測量氣缸壓力時,每個氣缸應重復測量2~3次,最後取平均值。
(4)進氣歧管真空表。如圖1-79所示,進氣歧管真空表是壹種用於測量發動機進氣歧管內真空度的工具,也可以檢查汽油泵和真空裝置的技術狀況。在使用時,將發動機運轉到正常工作溫度並調整發動機怠速,使發動機轉速保持穩定、怠速運轉。將真空表用壹根膠管連接到進氣歧管上,觀察真空表指針的指示值。
圖1-79 進氣歧管真空表
(5)輪胎氣壓表。輪胎氣壓表是專門用於測定輪胎氣壓的量具,常用的形式包括指針式和標桿式兩種,如圖1-80所示。
圖1-80 輪胎氣壓表
如圖1-81所示,在使用時,應當將輪胎氣壓表測量端槽口與輪胎氣門嘴對正壓緊。此時輪胎氣壓表指針發生偏轉,其指示值即該輪胎的充氣壓力;或是輪胎氣壓表標桿在氣壓作用下被推出,此時標桿上所顯示的數值即該輪胎的充氣壓力。測量完畢之後,應當仔細檢查輪胎氣門芯是否有漏氣,如果有漏氣,則應當予以排除。
圖1-81 輪胎氣壓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