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三國鼎立是什麽意思

三國鼎立是什麽意思

“三國鼎立”中的“鼎”在這裏的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腳壹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三國鼎立”意思是指在東漢末年時期,天下分為東吳、曹魏、蜀漢三家,形成壹種對峙的局面。鼎是古代的壹種器皿,很堅固,用青銅鑄造,後來壹般用作禮儀、祭祀。鼎這個東西是三條腿的,兩腿之間各是120度角,以此站立。

雖然不及四條腿的東西,但只要別去碰它,壹般是不會倒下的。可三腿的東西如果其中有壹條腿倒下,另外兩邊就會不倒下,所以三條腿的“鼎”實際上是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關系。

三國時期各國多與外族互動:

東北方面,有高句麗、沃沮、夫余及三韓、百濟。魏晉以來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的民族主要有烏孫、堅昆、敕勒、丁零、呼揭、匈奴、鮮卑及烏桓等族。

202年南匈奴歸附曹操後,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每部立帥長,並派漢人監督。烏桓族長蹋頓與袁紹結盟,並獲得了單於的封號。鮮卑在東漢末期由檀石槐統壹,屢次入侵東漢,他死後鮮卑分裂為東部、中部及西部鮮卑。

西部鮮卑軻比能重整鮮卑後兩度入侵曹魏,並響應諸葛亮攻魏。西南方面,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平定南中之亂,降伏南蠻族長孟獲,並設置庲降總督管轄。

孫權也展開海上的發展,他派使臣朱應、康泰泛海到夷洲、亶洲補充人口、到遼東、朝鮮半島、林邑、扶南和南洋群島等地溝通聯系,這些都擴大孫吳在海外的影響力。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吳都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