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麽典故?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麽典故?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說白了就是,司馬昭這種攛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來了。

而這句話的典故是這麽來的:司馬昭是司馬懿的第二個孩子,司馬懿在曹丕死後其實就掌管了朝中大權了。

但是後來司馬懿也死了後,輔佐曹髦的便成了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在曹髦13歲的時候,司馬師也死了。

然後呢,這個輔佐曹髦的大任務就交給了自個兒的弟弟司馬昭,相當於就是司馬家自己壹代壹代的輔佐曹家,當時的司馬昭就手握重權了。

換句話來說,就是不管是政策啊之類的,全部都是有司馬昭說了算。

當時的皇帝是曹髦,說白了也就是個傀儡,也就是說,雖然當時的皇帝是曹髦,但是權力不在曹髦手上,在司馬昭手上。

曹髦就覺得自己時刻生活在危機裏,覺得自己得把自己的這個權利給要回來,想要自己當真正的實權皇帝。這種情況下,司馬昭肯定不能把自己手裏握著的皇權給他呀。於是便開始進行謀略,想辦法。

曹髦已經明白司馬昭的用意了,得知自己的皇權是拿不回來了,想要跟司馬昭拼個妳死我活,從而對自己的群臣說便說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

最後在與司馬昭火拼時,曹髦戰敗,被殺。但是聰明的司馬昭不想讓別人知道是自己把曹髦給殺掉的,便假裝找各種借口,除了這種事情當然得找替罪羊了。

在群臣當中,大家就當不知道這事兒,就當曹髦病死了。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司馬昭的那點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