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書寫大地的遼闊天空的高遠的詩句

書寫大地的遼闊天空的高遠的詩句

1. 關於高遠遼闊的詩句

關於高遠遼闊的詩句 1.描寫“天地廣闊”的詩句有哪些

1、旅夜書懷

唐代: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譯文: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裏孤零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麽呢?就像天地間的壹只孤零零的沙鷗。

2、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唐代:岑參

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譯文:

聽說通往輪臺的路上,連年都可以看到雪飛。

春風從未到過那裏,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無邊的白草壹直延伸到疏勒,青蒼的山嶺只是過了武威。

為王事盡力豈敢說路遠,只希望能從夢中返歸。

3、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裏陰山下,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4、秋夜月中登天壇

唐代:姚合

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譯文:

靠近天邊看到的星空無比遼闊,在山中感受到世間格外清靜。

5、南海

唐代:南海

天地不同方覺遠,***天無別始知寬。

譯文:

立地觀天,覺得天高地遠。而海天相接,橫無涯際。

2.由秋風以昂仰的姿態書寫大地的遼闊天空的高遠,妳能聯想到的詩句是

秋葉,妳迎來十月的風,想在涅槃之前再跳支圓舞,以最好的姿態告別母親。

大概,團隊精神最能休現力量的復震撼,所以妳選擇秋風,把握好時機,超越世俗的情感纏綿,去把使命完美成表演。想必,母親,在生命旅程的艱辛歲制月中堅守信念,到下下壹個路口春天,再孕育出壹批新的生命,象前世兄弟姐妹壹樣優秀的兒女,助力母親的事業,去把大地滋養!我贊賞秋葉百,大概秋葉的精神陶冶著我的情操,不象有人秋落壹片葉,憂傷壹遍心的嘆息。

而是感悟人生的意義度,把有限的生命詮釋成表演的舞者,留在秋風裏的應是藝術的華章,而不是纏綿悱惻的悲傷。

3.杜甫描寫黃騰的快樂和白鷺的高遠的詩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壹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壹個行為、壹個行動。壹橫壹縱,“兩”和“壹”相對;壹橫壹縱,就展開了壹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麽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裏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壹個岷山。“門泊東吳萬裏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裏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壹迎壹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妳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遊去。那麽這個“萬裏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麽這麽壹首,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後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壹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後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後面兩句對仗,那麽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壹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壹首詩。杜甫有壹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4.敕勒歌中寫天空蒼闊,遼遠,原野碧綠、無垠的詩句是

《敕勒歌》中寫天空蒼闊,遼遠,原野碧綠、無垠的詩句是: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

原文:

《敕勒歌》

(南北朝時期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壹般。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蔚藍的天空壹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那風吹到草低處,有壹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紀,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處在鮮卑、匈奴等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先後建立了北魏、北齊、北周等五個政權,歷史上稱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後用漢語記錄的作品,這些歌謠風格豪放剛健,抒情爽直坦率,語言質樸無華,表現了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見錄於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的第八十六卷《雜歌謠辭》。

2、整體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遊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遊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

3、詩句賞析: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壹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壹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壹幅北國風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涵著詠嘆抒情的情調。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這兩句顯現出遊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壹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壹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百度百科-敕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