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方面,進壹步加深這種恐懼的可能是人類對 歷史 上小行星撞擊事件的廣泛了解,尤其是毀滅性的撞擊,比如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在地球的 歷史 上,自遠古以來就發生過許多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以及無數次影響較小的撞擊。研究人員認為,每年可能有超過8萬顆大於10克的隕石會撞擊地球!隕石碎片逐漸增加地球質量的同時,也讓許多人想知道這些撞擊是否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更具體地說,正如文章的題目,壹顆小行星能把地球撞出軌道嗎?
當進行這類討論時,考慮所討論的星體大小是很重要的壹點。我們的行星重量為5.972×10^24千克,以每小時約6.7萬英裏的速度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運行。以如此大的重量和如此快的速度移動,地球在軌道上具有很大的動量。要想破壞這種狀態,撞擊地球的行星必須非常大,而且移動速度非常快。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壹點,讓我們快速瀏覽壹下已知的地球 歷史 上影響最大的流星撞擊事件。
這顆小行星因滅絕恐龍而著名,6500萬年前它在尤卡坦半島海岸附近撞擊了地球,這是地球史上的壹次大規模小行星撞擊事件。由於撞擊地點在水下,所以對於隕石坑的實際大小存在壹些爭議,直徑約為100~180英裏,如果不是最大的話也使得它成為地球 歷史 上最大的隕石坑之壹。可以相信在短短幾天內,這顆直徑近10英裏的小行星撞擊造成了全球範圍內的嚴冬,地球上壹半的物種因此而滅絕。撞擊之後發生的KT界線使哺乳動物迅速崛起,很快成為地球上占主導地位的生命形式。雖然這次撞擊是毀滅性的,但它似乎並沒有改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
大約3600萬年前,壹顆小行星撞擊西伯利亞留下了壹個62英裏寬的隕石坑,形成了壹種叫做“沖擊鉆石”的東西。它撞擊地球的力量足以產生數十億克拉的鉆石,但這次撞擊也沒有改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
大約18億年前,壹顆小行星撞擊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壹個地區,留下了世界上第三大隕石坑,它至今仍是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大規模撞擊之壹。盡管如此,這次撞擊只留下了壹個81英裏的隕石坑,與地球接近2.5萬英裏的周長相比,它沒有足夠的能量把地球從它的正常循環中撞出來。
據推測大約450萬年前,有個星球直接撞擊了新生行星(雖然這很可能發生在地球和另壹個行星之間),撞擊產生的碎片逐漸聚合形成了現在的軌道衛星月球。換句話說,像壹顆行星那麽大的星球撞上了地球,但它仍然沒有改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宿命。
即使是配備了壹系列的先進探測裝置的世界上最專業的天文學家,也總是有可能錯過壹顆在完全不可預測的十億年軌道上運行的遙遠小行星。如果遇到把我們從銀河系軌道上趕走的小行星撞擊,妳就直接選擇徹底休息吧。
大多數會影響地球的小行星都是太陽系形成時的殘留物,而且多數都不夠大。我們已經識別並分類了成千上萬的小行星,以及壹些小型的原行星,同時也了解它們的運行軌道。事實上,隨著預測變得越來越精確,我們可以確切地知道大多數小行星將在什麽時候以及離我們有多近撞向地球。
像恐龍滅絕這樣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平均每1億年左右發生壹次,但每次發生的大小和強度各不相同。雖然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全球冬季對地球和人類都是毀滅性的,但我們很可能會找到新的應對方法並生存下來。然而,如果壹顆大到足以把地球撞出軌道的小行星向我們疾駛而來,這就足以把我們完全摧毀。所以作為壹顆行星,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的軌道位置。
我希望我們的軌道位置保持不變。
這個世界肯定會以某種戲劇性的方式結束,無論是核冬天、小行星撞擊,還是在大約75億年後太陽膨脹後逐漸變成灰燼。然而,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地的天文科學家都在密切關註星空,我們不會受到任何世界末日的宇宙訪客的傷害。我們應該關註地球上所面臨的更真實的危險,而不是擔心來自上面的威脅!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cienceabc
Wikipedia
National Geographic
Sciencedirect
Wiley
Sciencemag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註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