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是以愛祖國、愛家鄉為主題的壹篇充滿溫情的課文。我整理了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難忘的潑水節》教案三篇,希望對妳有幫助!
難忘的潑水節教案壹壹、教材簡析
《難忘的潑水節》是壹篇充滿溫情的課文。教材配有壹幅充滿熱情洋溢的插圖,全文***有8個自然段。課文記敘了1961年新中國總理周恩來參加傣族人民壹年壹度潑水節的歡樂場面,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的心情。由於年代久遠,二年級的學生對周總理知之甚少,因此,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周總理的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詢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周總理的感人事跡,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壹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基於此,教學時應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讓學生品詞、析句、朗讀課文,壹方面感受潑水節歡樂的場面,壹方面體悟字裏行間所表達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二、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我國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擁有56個民族,而在我們雲南省西雙版納生活著壹種少數民族──傣族。妳們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過壹個隆重的節日,這個節日叫什麽?
指名回答,師板書:潑水節,指導學生認讀並書寫“潑”。
師: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壹般是在公歷的4月中旬過潑水節,時間持續3至7天。
2.師:1961年,我們新中國的總理周恩來就來到了西雙版納參加了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妳們對周總理有哪些了解?
指名交流,師相機出示周總理簡介。
周恩(1898—1976)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和國開國總理。字翔宇,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淮安,並在淮安度過童年時代。1949年後,任中華人民***和國政務院(後改稱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中***中央副主席。在建立中美、中日之間正式外交關系的過程中,做出卓越的貢獻。
3.師: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壹起回到1961年的潑水節,去看看那次難忘的潑水節吧!(師板書:難忘。)
4.師指導讀課題。妳覺得這個課題應該怎樣來讀?重音應落在哪裏?請全班同學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由談傣族的潑水節,引入到1961年周總理參加傣族的潑水節;再開門見山導入課題,達到“課伊始,意亦明”的效果。通過指導讀課題,讓學生初步懂得讀短語時,哪個詞該讀重音,才能表達題目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做到以下要求。
(1)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它圈出來。
(2)對於不認識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請教別人,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檢查學習情況
鳳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端蘸壽
(1)指名認讀生字,師相機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認讀生字。
(3)齊讀生字,想壹想妳會用什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3.課件出示課後的“我會填”,認讀多音字,並根據讀音組詞。
好:hǎo(好事)hào(愛好)空:kōng(天空)kòng(空位)
樂:lè(快樂)yuè(音樂)盛:shèng(盛開)chéng(盛飯)
設計意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的同時,力求加以運用,采用多種方式認讀並熟讀牢記生字,為後面學習課文掃除障礙。
(三)再讀課文,初知“難忘”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①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課文裏標出自然段序號。
②用自己的話簡單說壹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壹件什麽事?
2.小組相互交流。
3.指名交流。
課文***有8個自然段;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961年周恩來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度潑水節的歡樂情景。
設計意圖給足學生讀課文的時間,學生在反復多次的讀書活動中做到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以此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年段目標的要求。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還有壹定的難度,教師註意了教學方式,把生硬的“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換成了“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壹件什麽事”,既降低了難度,又對學生進行了思考方法的指導,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課題中的“難忘”。
(四)細讀課文,感悟“難忘”
1.學習第1自然段。
(1)朗讀第1自然段,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什麽?(每當鳳凰花開的時候,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就到了。)
(2)在這個自然段中有壹個表示顏色的詞語,請在文中用“──”畫出來。(火紅火紅)像這樣結構的詞語妳還知道哪些?(雪白雪白、金黃金黃、碧綠碧綠。)
(3)指導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朗讀出熱鬧、高興的心情。)
2.學習第2自然段。
(1)引讀第2自然段。
師:今年,傣族人民特別──
生:高興。
師:因為──
生: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壹起過潑水節。
(2)深入分析。
①“今年”是指哪壹年?(1961年)
②“特別”可以換成哪個詞?(格外)
③用“因為……所以”說說這段話的內容。
④這段話讓妳體會到什麽?(周總理深入群眾,關懷傣族人民。)
(3)指導學生用激動、開心的心情朗讀第2自然段。
3.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周總理要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了,那麽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呢?
(1)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思考:用橫線畫出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的句子。
(2)指名交流。相機出示以下句子。
①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a.聯系課文內容說壹說“四面八方”的意思,從“四面八方”這個詞妳可以體會到什麽?(參加此次潑水節的人很多。)
b.討論:“趕來”可以換成“走來”嗎?
不能。因為“趕來”有急切的意思,表現出傣族人民急切地想親眼看看周總理,傣族人民怕來晚了趕不上和周總理壹起過潑水節,所以起了大早,急匆匆趕來。
c.指導朗讀這句話。
②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
A.這句話使用了什麽修辭?(比喻)
b.把什麽比喻什麽?(把花瓣比作地毯。)
c.在現實生活中,妳在什麽地方見過鮮紅的地毯?(慶祝會、婚禮)
d.這句話讓妳感受到什麽?(感受到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熱愛以及獨特的迎客方式和喜慶的氛圍。)
e.指導朗讀這句話。
③壹條條龍船駛過江面,壹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壹條條”和“壹串串”可以換成“壹條”和“壹串”嗎?為什麽?
不能。因為壹條條、壹串串表示很多條,很多串的意思。
b.這句話讓妳仿佛看到了什麽?
仿佛看到了江面上駛過很多龍船,很多的花炮在空中齊放,場面非常熱鬧。
c.指導朗讀這句話。
④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a.當周總理出現時,傣族人民有什麽表現?(歡呼)
b.假如妳是傣族人民,周總理來了,妳會怎麽做?會怎麽喊?
引導學生加上動作把場面表現出來,指導學生做到感情充沛,聲音自然。
c.師引讀:人們歡呼著──
生:周總理來了!
(3)齊讀第3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1)師:看,周總理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出示課文插圖),猜壹猜圖中誰是周總理?(指名回答)
(2)自由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邊讀邊用波浪線勾畫出描寫周總理衣著、神態的句子,對照課文插圖看看,妳們猜對沒有?
(3)指名交流。
①師相機引讀:
師:周總理身穿──
生: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
師:頭上包著壹條──
生: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笑容滿面”的意思,用“笑容滿面”說壹句話。
③周總理為什麽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裝?
因為周總理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傣族人民打成壹片,入鄉隨俗。
(4)師:周總理來到人群中,他是怎麽做的?自讀第4自然段第2句話,用雙橫線勾畫出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語。
①指名交流。(接過、敲著、踩著、跳舞)
②從這些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語,妳體會到什麽?(體會到周總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5)朗讀第4自然段。指導學生用跳躍、愉快的心情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品味、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本人物及作者思想情感,為理解感悟“難忘”打下基礎。
5.學習第5自然段。
師過渡:開始潑水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相互潑水相互祝福的?
(1)指名讀課文第5自然段,請同學們邊聽邊圈出周總理動作的詞語。
(2)指名交流。(端著、拿著、蘸、潑灑)
(3)引導想象並引讀:
師:周總理壹手端著──
生:盛滿清水的銀碗。
師:壹手拿著──
生: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此時他走到壹位老爺爺身邊,他會說?他又走到壹位阿姨的身邊,她又會說?他又走到壹位小朋友的身邊,他又會說?(指名交流)
(4)師過渡並出示句子,進行句子訓練。
①出示句子:傣族人民壹邊歡呼,壹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②此時誰能用“壹邊……壹邊……”說句話?
隨機點撥:同時做的兩件事可以用“壹邊……壹邊……”造句。
③假如妳就在潑水節的現場,妳還會祝福周總理什麽?(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閱讀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接納文本,而是需要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去填補文本意義的空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越來越深入地走進課文所描繪的境界。此環節教學,教師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文本的空白,進行拓展訓練,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
6.學習課文第6、7、8自然段。
(1)在這3個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幾個感嘆句?表達了什麽?
(2)指名交流。(4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3)小組討論: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麽是幸福的、難忘的?
因為周總理親自來到傣族人民的身邊,壹起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他把幸福、歡樂以及美好的祝願帶給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遠忘不了這壹天。
(4)指導學生帶著激動、幸福的心情朗讀課文第6、7、8自然段。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體驗,充分體現“以讀為本”。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在多樣化的朗讀中,學生既能品味語言、訓練語感,又能增強感受、積澱語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課件“我會寫”的生字,指名認讀,師相機正音。
2.請學生觀察生字,說說妳用什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3.細看生字,指導書寫。
“龍”字書寫時最後壹筆是點;“恩”,上下結構,上面是“因”,提醒學生不能寫成“田”;“敬”,左右結構,右邊是“攵”,提醒學生不要寫成“夂”;“鮮”,左邊“魚”的最後壹筆要寫成提,不要寫成橫;“鳳凰“,都是半包圍結構,第壹筆壹定要寫成豎撇,第二筆是橫折彎鉤。
4.在課本上練習書寫生字。(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的寫字姿勢。)
5.展示反饋,組織評議。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寫好生字,先要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然後重點指導難寫的生字,給學生充分寫字的時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確認真寫字的重要性。
(六)總結拓展,升華“難忘”
1.師: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周總理是壹個平易近人、入鄉隨俗,永遠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好總理,此時,妳學完了課文,能用下面的句式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嗎?
課件出示:這真是個_____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
2.師:周總理雖已離去,但他關心各族人民的思想時刻激勵著我們。周總理曾說過,讓我們大聲齊讀,課件出示: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是呀!我國的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愛的地方,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也有很多。課前,妳搜集了我國哪些民族的隆重節日?誰來給來大家說說。課件出示:彜族有火把節,哈尼族有苦紮紮節和十月年,白族有大理三月街,苗族有花山節,回族有開齋節。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參加各民族的節日,去感受各民族的熱情好客。
3.師:課後,請同學們找壹找周總理關心各民族的事跡讀壹讀,相信大家會被他的事跡所感動,令大家難忘!讓我們再壹次齊讀課題,來表達我們對周總理的熱愛和懷念吧!
設計意圖通過開放的句式,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概括自己對課文獨特的理解感悟,體現個性化的不同理解。結合周總理的名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加強思想、情感的熏陶。
難忘的潑水節教案二教學目標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壹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壹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壹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第壹課時
壹、談話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歌曲《愛我中華》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壹家,妳能說出哪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呢?
師隨機板書“傣族”,簡介: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壹年壹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這壹天,傣族人民穿上漂亮的服裝,背起象腳鼓,互相潑水祝福。板書“潑水節”。學習生字“潑”
2.在“潑水節”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質疑問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議,隨機正音。
3.妳覺得這是壹個怎樣的潑水節?從哪兒看出來的?
三、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出示生字詞,自由認讀。
2.同桌互讀,指名讀,正音。
3.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重點詞語。
鳳凰指名讀,出示鳳凰花圖片,填空:()的鳳凰花。
比較:火紅與火紅火紅的區別。
認讀句子: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壹年壹度的潑水節又到了。
理解“壹年壹度”
四、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壹、復習檢查
1.指名朗讀課文。
2.指名認讀生字詞。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1961年的潑水節有什麽特別的地方?
用“因為……所以……”說壹說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指名讀,交流感悟。
①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②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壹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壹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麽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壹條條、壹串串”與“壹條、壹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③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4.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怎樣過潑水節的?
過渡:周總理來了,他來到了人群當中。(出示課文插圖)大家看看今天他穿著什麽衣服?引出句子: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壹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當中。他穿的是——傣族的服裝。看到周總理這身打扮,妳會有什麽樣的感覺?(親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間的距離壹下子拉近了、他們就像壹家人壹樣)
同桌合作讀4、5自然段,說說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壹起過潑水節的。
出示句子:周總理壹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壹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壹邊歡呼,壹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拓展練習: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人身上,祝福他們————。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們————。
周總理把水潑到小孩子身上,祝福他們————。
總理的祝福說到了人們的心坎上,為人們帶來了吉祥。人民發自內心地祝福總理健康長壽。他們之間的祝福說明什麽?(關懷、愛)
指導朗讀。
5.周總理和人們為什麽那麽開心?為什麽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六——八自然段。
三、回顧課文,升華情感。
1.再看插圖,說說周總理和人們為什麽笑得那麽開心。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麽燦爛,那是因為……。
周總理笑得那麽開心,那是因為……。
2.1961年的潑水節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也難以忘記1961年的潑水節,出示:多麽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
齊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1)我們的總理關心人民,我們的人民愛戴總理。他們的心永遠緊密相連著。
(2)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說,確實是壹個永生難忘的節日!
四、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巡視指導,發現***性問題示範書寫。
3.展示寫字作業,學生互相評價。
五、布置作業。
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有關周總理的故事
難忘的潑水節教案三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壹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壹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
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壹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他們之間心連心的深情厚誼。
信息資料:生字卡片、潑水節的多媒體課件、課文插圖、師生搜集潑水節和周總理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難忘的潑水節優秀教學設計
第壹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導入。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除了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壹起去參加傣族的潑水節。(板書課題)教師或學生簡單介紹傣族潑水節的習俗。
2、圖片激趣。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的人們在幹什麽?(人們和周總理在壹起過潑水節)(板書:潑水節)然後在前面加上“難忘”二字:為什麽說是難忘的潑水節呢?學習課文我們就會知道。
對話平臺
自讀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再次讀課文,圈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限定時間,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接龍讀檢查讀文情況。
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的重點。此環節采用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提高讀書效率。
識字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註意瓣讀ba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音“花瓣兒”。“因為”的“為”讀wèi。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
2、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樣認字的,然後全班推薦好的識字方法。
3、遊戲檢查識字:抓“特務”、“對號入座”、“購買門票”
本課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學生見面的機會較少,字形比較復雜,字音難點較多。教學時,要努力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識字。
讀思
學習第壹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妳讀懂了什麽?
2、換詞比較:“火紅火紅的”可以換成“紅色”的嗎?
(突出鳳凰花的艷麗,烘托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還有什麽事物也是“火紅火紅”的?
(此處如果有條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潑水節的錄象,感受節日的喜慶和熱烈。)
3、指導讀——練習讀——齊讀。
學習二、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地方和學習夥伴交流。
2、“今年的潑水節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趕來”可以換成“走來”嗎?為什麽?
妳從“壹串串”“壹條條”感受到了什麽?
4、指導朗讀:重點抓住“歡呼”壹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難點是讀好最後壹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後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
練習
1、填量詞
壹()花炮壹()龍船壹()花瓣壹()象腳鼓
2、找樣子寫詞語。
壹串串火紅火紅
寫字
學習“恩、壽、鳳、凰、龍、度”六個字。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1)都是半包圍結構。(2)第壹筆壹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註意指導。(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此外,還應註意“恩”與“思”的區別。
1、學生觀察臨摹,練習書寫。
2、教師巡視,根據書寫實際相機指導。
3、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
4、寫得不滿意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延時評價更易於調動學生寫好字的積極性。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壹至三自然段。
讀思
學習四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語句。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獲。
交流
A、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壹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1、結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態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2、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麽?
B、他接過壹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壹起跳舞。
1、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2、妳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壹句話嗎?
C、周總理壹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壹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壹邊歡呼,壹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1、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麽?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總理祝福什麽?
3、練習說話:“壹手……壹手”、“壹邊壹……邊”
抓住重點詞語深入思考,適時想象,使學生感受到總理的平易近人、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情誼。
朗讀
1、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思考:周總理和人們為什麽那麽開心?為什麽說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2、指導讀:練習讀——範讀——分組讀——競賽讀——齊讀
文章結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滿懷深情地朗讀,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再如,讀結尾幾個感嘆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實踐
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寫字
練習書寫其他六個字。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巡視指導,發現***性問題示範書寫。
3、展示寫字作業,學生互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