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各位大俠 關於怎麽演唱舒伯特的小夜曲 給點資料建議吧 越多越好 高分酬謝!~

各位大俠 關於怎麽演唱舒伯特的小夜曲 給點資料建議吧 越多越好 高分酬謝!~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在歐州音樂史上有“歌曲之王”的稱譽。當時的民間傳說認為,天鵝將死的時候,會唱出最動人的歌。維也納的音樂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後不久發現了他未曾問世的作品,認為他去世前半年所寫的十四首歌,當屬動人的絕筆,於是將它們匯編成集,以“天鵝之歌”命名出版,其中的第四首就是這首《小夜曲》,是1828年用雷布斯塔布的詩譜成的。

《小夜曲》, 這是舒伯特短促的壹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壹,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壹。此曲采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篇譜寫成。

作為西洋樂曲體裁之壹的”小夜曲”, 都以愛情為題材,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聲穿過黑夜輕輕飄向妳……”,在鋼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響的導引和烘托下,響起了壹個青年向他心愛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傾訴。隨著感情逐漸升華,曲調第壹次推向高潮,第壹段便在懇求、期待的情緒中結束。抒情而安謐的間奏之後,音樂轉入同名大調,”親愛的請聽我訴說,快快投入我的懷抱”,情緒比較激動,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後是由第二段引伸而來的後奏,仿佛愛情的歌聲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蕩。 樂句之間出現的鋼琴間奏是對歌聲的呼應,意味著歌手所期望聽到的回響。

小夜曲產生於歐洲十七、十八世紀,原為男人夜晚向心上人求愛所唱的歌曲,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這裏鋼琴曲低聲部壹連串和弦式的音樂進行,就是模擬吉他伴奏的音型,用以襯托幽靜深情的歌聲。古今中外有不少作曲家都寫過小夜曲,據說以舒伯特的這壹首流傳最廣,至今仍可在音樂會、磁帶、唱片中經常聽到她。

創作緣由:

壹天,舒伯特的壹個朋友為壹位年輕姑娘色生日創造了壹首短詩.她請舒創造壹首短詩,他請舒譜支曲子.舒對這位姑娘壹無所知,隨便塗下壹些音符給他的朋友,然後抱歉地說:"對不起,眼下我沒時間寫更嚴肅的東西了."他朋友把這支樂曲帶回家.在鋼琴上試彈了壹下,非常喜歡它.於是他做了安排,請舒伯特在他們的壹個朋友家裏給音樂愛好者親自演奏.到了約定時間,所有的人都到了,惟獨舒沒來.女主人簡直急瘋了她派了舒的壹個好友到全市的小酒店尋找,終於在舒的最愛去的地方找到了他,當他被不由分說地拽到客廳裏,就十分抱歉的說,他完全忘記了,然後他坐了下來,彈奏他的那支胡亂寫成的曲子,彈完後,他不禁熱淚盈眶的說道:"我不知道它是這麽美."這支曲子就是<<舒伯特小夜曲>>.

舒伯特《小夜曲》分析

舒伯特 (Franz Schubed,1797—1828),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開創者之壹。8歲開始隨父、兄學習提琴和鋼琴。1811年創作第壹首歌曲《哈加爾的悲哀》,14歲做第壹交響曲,17歲為歌德的詩篇《紡車旁的葛萊哀》、《野玫瑰》、《魔王》等譜曲。18歲完成第二三交響曲,兩部彌散曲,五部歌劇及140多首歌曲。舒伯特采用和聲上的色彩變化,用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來刻畫個人的心理活動,他對後來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雖然31歲就夭折,但給後世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尤以歌曲著稱,被稱為“歌曲之王”。總***寫下14部歌劇、9部交響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房姑娘》、《冬之旅》及《天鵝之歌》,劇樂《羅莎蒙德》等。

《小夜曲》選自他的聲樂套曲《天鵝之歌》,它是由許多彼此沒有聯系的題材,用不同的詩人的詩作成。這首歌曲是舒伯特短促的壹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壹,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壹。此曲采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篇譜寫而成。

壹、本曲為帶引子和尾聲的並列三段曲式結構,結構圖示為:

引子(1—4),d小調,六弦琴式的柱式分解和弦織體奠定了整曲抒情、安逸的感情基調,下三度的和弦進行預示了主題材料。

首段(5—16),有兩句組成,前句從d小調開始,通過下三度的和聲進行,結束在d小調的完全終止上,並緊跟了兩小節的鋼琴補充部分與演唱部分相呼應,後句為前句材料的發展,後兩小節轉入關系大調F大調,並結束在F大調的完全終止,本段為方整型開放性樂段結構,音樂上烘托出了壹個青年向他心愛的姑娘所作的深情傾訴。

中段(17—28),有兩句組成,前句從d小調開始,逐漸過渡到F大調,後句為前句材料的發展,調性轉入同主音大調D大調的完全終止上,大調的轉入呼應了歌詞中感情的逐漸升華,曲調第壹次推向高潮,本段在懇求、期待的情緒中結束。

在平靜舒緩的鋼琴間奏(29—36)之後,前兩段原樣反復壹遍,進壹步深化了主體形象。之後緊接的第三段(60—72),D大調,運用中段的材料變化發展,並與中段異首同尾,情緒上比較激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之後四小節(73—76)的補充部分是感情逐漸平靜,段末結束在D大調的完全終止。

最後是由末段引申而來的尾聲部分(77—82),結束在D大調的完全終止上,並延續了三小節,與引子相呼應,仿佛愛情的歌聲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蕩。

作為西洋樂題材之壹的“小夜曲”,都以愛情為題材,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優美的旋律、大小調的交替運用、統壹的織體和和聲在嚴格的功能上加入的色彩性的外音等等,都完美地詮釋了歌詞的情感,全曲充滿了深情的傾訴、懇求和期待。

二、從歌詞與音樂的平衡方面看

舒伯特以詩歌作為寫作的依傍,借用詩的意境來激發他的創作靈感。詩情決定他的創作的旋律(雖然他並不贊成把歌詞放在優先地位)。舒伯特細膩的心靈,對詩歌敏銳的洞察力,使他善於捕捉詩人的思想,他常常力圖悟透文字背後的含義,深入到詩詞的思想境界、內在情感和整體氣氛中去,用最銳利的和聲和旋律來刻畫;他在詩的字句上的音樂處理也堪稱典範,旋律音調與德國詩歌的韻律達到理想的平衡。《小夜曲》采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詩歌作為歌詞,舒伯特利用他無與倫比的對詩歌的把握和挖掘技巧,巧妙的萊爾斯塔勃的詩歌因他筆下的音樂緊密、完美地融和在了壹起,將詩的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小夜曲》將藝術歌曲的這種歌詞與音樂結合的特征推向了極點。

三、豐富多樣的調性變化

《小夜曲》從d小調開始,後半部分轉入D大調,這種調性的變化引起了音樂色彩的變化,由暗淡轉入明朗,從而自然轉化了歌曲的感情,生動刻畫了戀愛中的少女羞澀而又大膽的復雜心態。歌曲結束在部分調性再次改變,轉為D大調的關系小調d小調,並結束在小調的六級音上,營造出壹種意猶未盡的氣氛,表達了少女對甜蜜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這首歌曲具有極強的抒情和濃厚的浪漫色彩,這種調性色彩的轉變是對歌曲思想情緒表達的壹種有益補充。

四、新穎生動的伴奏音樂

舒伯特在藝術歌曲伴奏上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他賦予音樂伴奏以形象性,使歌詞、旋律、伴奏三者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從而創造出完美和諧的藝術境界。《小夜曲》這個藝術歌曲充分地顯示了舒伯特藝術歌曲伴奏的這些特征,《小夜曲》從織體上來看是八分音符的半和弦分解,給人壹種意境深邃的感覺。

結語

“死亡把豐富的寶藏,把更加美麗的希望埋葬在這裏了。”這是刻在舒伯特墓碑上的話。作為傑出的藝術歌曲作家。舒伯特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其影響已遍及全球,凡學習西洋唱法的歌唱者,都要將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作為必備曲目。演唱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必須把握住它的特點,既要體現出它浪漫優雅的格調,又要表現出它幽靜細膩的情感。壹個好的藝術歌曲的演唱者應該具有多樣的音色,清晰的吐字,細致的語調和含蓄柔美的演唱風格,這也是衡量其藝術表現和演唱水平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