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拼音:shēnɡ yīn 。
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聲音是壹種波。可以被人耳識別的聲(頻率在20 Hz~20000 Hz之間),我們稱之為聲音。
特性:
響度(loudness):人主觀上感覺聲音的大小(俗稱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離聲源的距離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人和聲源的距離越小,響度越大。(單位:分貝dB)
音調(pitch):聲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頻率”(frequency)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單位Hz(hertz),赫茲,人耳聽覺範圍20~20000Hz。20Hz以下稱為次聲波,20000Hz以上稱為超聲波)例如,低音端的聲音或更高的聲音,如細弦聲。
頻率是每秒經過壹給定點的聲波數量,它的測量單位為赫茲,是以海因裏希·魯道夫·赫茲的名字命名的。此人設置了壹張桌子,演示頻率是如何與每秒的周期相關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經過壹給定點的聲波有1000個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鐘有1,000,000個周期,等等。
音色(Timbre):又稱音品,波形決定了聲音的音色。聲音因物體材料的特性而不同,音色本身是壹種抽象的東西,但波形是把這個抽象直觀的表現。波形不同,音色則不同。不同的音色,通過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樂音:有規則的讓人愉悅的聲音。噪音: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由發聲體作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幹擾人們正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幹擾作用的聲音。
音調,響度,音色是樂音的三個主要特征,人們就是根據他們來區分聲音。
當兩個物體碰撞後振動產生聲音時,若兩者振動頻率比為不可化簡的復雜比,如:201:388,那麽我們分辨出來會覺得這個聲音刺耳;相反,若兩者振動頻率比為可化簡的簡單比,如:3:7,那麽我們分辨出來會覺得很動聽。(畢達哥拉斯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