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它的正確意思是什麽?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它的正確意思是什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由於很多文字古今意思不同,並且還有許多文章壹字多義,讓漢語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產生歧義,有壹些甚至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很多,今天所討論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便是這樣壹種情況。如果單純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可以直接翻譯成“士大夫之上便不可以用刑來處罰了,庶民自然也不需要對他們翩翩有禮”。當我起初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感嘆到,古代的階級劃分實在是太嚴重,士大夫之上就可以免除刑罰,而庶民就活該被粗魯地對待?

後來才知道,我望文生義了,本來的意思根本不是這樣的。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真實的意思有幾重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禮記》

很顯然這句話的理解並不是上文我所解釋的那樣,這句話暫且可以有以下三種解釋,都可以解釋得通。

刑罰不會優待士大夫,禮儀不應排斥庶人。

“上”解釋為優待,“下”解釋為排斥,通俗的來講就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士大夫犯了罪也不會因此被優待,也不能因為對方是市井小民而輕視對方,也應該以禮相待。這裏看似公平,其實僅僅是相對公平,在古代社會,官宦之家的確就是能受到優待,他們有背景有實力,類似於當年的關隴集團,所謂犯罪,就看是侵犯了誰的利益。如果像楊玄感壹樣,侵犯的是朝廷的利益,那將他們處以極刑都不足為過。但是如果是侵犯的百姓的利益,那肯定就是做做樣子,這句話請正確的理解,也煩請參照古代的顯示,甄別對待。

士大夫的管理不用刑罰,庶民的管理,不需要用禮儀。

這種解釋也能說得過去,士大夫屬於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受到的教育不需要用刑罰來規範他們的行為,只需要用特定的禮儀要求他們,保證他們不至於犯罪受罰。

對於庶民,則有另壹套要求,他們由於自身接受的教育有限,僅僅用禮儀來教化他們,讓他們僅僅知道廉恥是不夠的,還需要用法令來約束他們的行為,讓他們能明禮誠信。

士大夫有專門的刑罰,庶人則不需要遵守那麽多的條條框框。

這裏的刑可以單指壹般肢體上的懲罰,在古代,當官員到達壹定的等級之後,他們哪怕是違反了國家的法令,皇帝要對他們進行相關的處罰,也會顧及他們的身份。推到菜市口斬首示眾是不會輕易用到這些士大夫的身上。士大夫大都出身好貴,他們大都受到良好的禮儀教化,本不應當做違反國家法令的事情,哪怕是由於各種原因最終犯了法,也要遵從士可殺不可辱的原則,或選擇自我了解,或者選擇壹個體面的方式。

當年隋煬帝在被宇文化及殺害之前,也曾說過“天子有天子的方式”,最後被勒死在皇位之上。

作為底層的庶民,並不是說他們不需要遵守禮儀,而是要簡化百姓的禮儀。古代的禮儀要求是非常多的,大到祭祀,小到婚喪嫁娶,平日裏的衣食住行,都有壹套講究,百姓的第壹要務是生產生活,為國家貢獻糧食,耕種土地。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解放他們雙手與雙腳,在禮儀的要求方面可以適當放松,只要是能夠秉承基本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即可,別的就不做那麽詳細的要求了。

討論

這三種解釋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士大夫階層也要受到刑法的制裁,只不過采取的方式要更委婉壹些,因為畢竟他們大都身居高位,要顧及到當朝統治者的顏面。

對於底層百姓,也需要用基本的禮儀規範來要求,由於他們本身的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因而更多地依靠法令,並且輔助壹些基本的禮儀要求來規範他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