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校訓這兩句話出於《周易》,“自強不息”出於《周易·乾卦》的《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說,上天的運動剛勁有力,君子因此努力向上,永不停歇。“厚德載物”出於《周易·坤卦》的《象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因此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2、北京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3、浙江大學:求是、創新。
“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說文》)引申為真諦、規律、本質。“求是”在這裏,即指探究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活動)的奧秘、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黨壹向倡導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學問、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無論學校整體,還是學校中的每壹個成員,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4、上海交通大學: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上海交大在90年代初提出了“飲水思源”為校訓,不久又拓展為“飲水思源,愛國榮校”。這次學校對於校訓的厘定是經由壹番充分發動群眾的過程。2006年12月,學校第五屆教代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學校建國後的第壹個《章程》,其中第6條明確規定:“本校的校訓是: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5、南京大學:勵學敦行,誠樸雄偉
誠:校歌開首:“大哉壹誠天下動”(江謙 詞);誠心向學,誠真勤仁之德,“成已成物,尤貴持有恒德”(陳裕光 語);“對於學問事業應當壹本誠心去做,至於人與人之間應當以誠相見”(羅家倫 語)。
樸:樸茂,樸真,樸實。“常保持壹種‘樸茂’的精神,不要有銅臭,不可有官氣”(劉伯明 語);“須知壹切學問之中皆無王者之路,崇實而用笨功,才能樹立起樸厚的學術氣象。”(羅家倫 語)。
雄:含體魄和精神兩方面,雄渾之體,王者之氣。如“大江之雄毅”(郭秉文 語);“以養成堅強之體魄,充實之精神為標準”(陶行知 語);“大雄無畏...善養吾浩然之氣”(羅家倫 倡)
偉:“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李瑞清 語);“總要集中精力,放開眼光,努力做出幾件偉大的事業,或是完成幾件偉大的作品...凡是總須從偉大的方向做去,民族方有成功。”(羅家倫 語)
勵學:勉勵勤學;
敦行:敦促實行。
在勵學敦行中屢踐誠樸雄偉。
6、復旦大學: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
復旦人對母校校訓的解釋是“我們的校訓典出《論語》。意思是說,學習要廣
博、堅定,並且要有敢於質疑的精神。”復旦人對向來“不迷信權威,堅持‘不唯上、不
唯書、只唯實’的復旦精神”,感到自豪和驕傲。
7、華中科技大學:明德厚學,求是創新。
“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義,包含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的意義,即包含原校訓中“團結”的意義。合乎華中科技大學加強文化素質教育、“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語出《禮·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見《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厚學”,意為崇尚知識,學問淵博。與原華中理工大學倡導的“學在華工”精神吻合。包含原校訓中“嚴謹”的意義。轉義出自《易·坤》“坤厚載物”。
“求是”,意為追求真理,發現規律。包含“求實”的意義但不拘於“求實”,在實中求學問。符合原校訓中嚴謹、求實的精神。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語出《漢書·河間獻王傳》“實事求是”。
“創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含有原校訓中“奮進、進取”的意義。與創辦壹流大學的現代辦學理念壹致。義出《大學》引湯之《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積極奉獻的偉大誌向,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績,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9、吉林大學:勵誌圖強,求實創新。
勵誌:奮誌,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
圖強:振作精神,以求強盛。
求實:基礎紮實、工作務實、為人樸實、作風踏實
創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
10、西安交通大學:果毅力行,精勤求學,忠恕任事,敦篤勵誌。
果毅:果敢堅毅。力行:壹是竭力而行,二是努力實踐
精勤:專心勤勉。求學:探求學問
忠恕:忠,盡心為人,盡力為人謀;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任事:稱職
敦篤:敦厚篤實。勵誌: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