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東道主指什麽人

東道主指什麽人

東道主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東道主比喻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東道主指的是古時中國民間宴請款留賓客的主人,客人由西來,則稱主人為東道主,客人由南來,則稱主人為北道主,東道主壹詞的應用很廣泛。

東道主原意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因當時鄭國在秦國之東,接待秦國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稱東道主。後以“東道主”指稱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請客的人。現在,東道主也可以指某項賽事的主辦國家、主辦城市或主辦單位等。

出自於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公元前630年9月13日,晉文公和秦穆公的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文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向老臣燭之武請教,設法解圍。

當夜,燭之武乘著天黑叫人用粗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下會見秦穆公。晉國和秦國是兩個大國,他們之間本不和諧,常常明爭暗鬥。燭之武巧妙地利用他們的矛盾,對秦穆公說: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並無壹點好處。

東道主的成語寓意:

這則典故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於國與國之間而言,這句話無疑是至理名言。燭之武很懂這壹點,他知道秦君出錢出力,大老遠趕來,無非利益使然。

但問題是,滅了鄭國,秦國實際上是為晉君打工幫晉國增強實力。相反,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臣經過,鄭國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無需動刀動槍,卻能得到莫大的好處,亡鄭保鄭,結果大相徑庭。曉之以利,是燭之武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