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分享閱讀我藏好了怎麽表演童話劇比較好

分享閱讀我藏好了怎麽表演童話劇比較好

童話劇是壹種根據童話故事進行改編之後形成劇本,供幼兒進行表演的壹種遊戲形式。

(壹)劇本的選擇

(1)小班:故事主題鮮明、生動,內容短小精悍、情節簡單,語言簡潔、重復句式多,易於幼兒模仿表述。

角色以動物為主,數量以3~5個為宜,故事場景和道具變化少,如《小兔乖乖》《拔蘿蔔》《小黑雞和小黃雞》等。

(2)中班:故事主題突出,內容生活化、較為豐富,情節具有壹定的曲折性,有壹定的語言描述和場景變化,顏色可以是動物或人物,如《小蝌蚪找媽媽》《小貓釣魚》《三只蝴蝶》等。

(3)大班:故事主題更多元,內容豐富、有趣,情節曲折起伏、具有壹定的想象力和不確定性。

教師可引導幼兒續編、改編出適合表演的童話劇。如小班讀本《小狗的壹天》,中班讀本《小熊生病了》,大班讀本《池塘》《小蛇要走了》等。

故事情節豐富、趣味性強,可擴展的範圍較廣。教師還可以讀本為依托,帶領幼兒進行創編童話劇活動,以豐富幼兒的童話劇表演內容。

(二)熟悉劇本

熟悉劇本是童話劇表演的基礎和核心環節,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我班還探索多種途徑提高幼兒對童話劇內容的理解,為童話劇表演做好認知、情感上的鋪墊。

(1)小班:針對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遠遠不夠,為了使幼兒有更多機會熟悉故事,我們利用班級“每天睡前講故事”活動時間及午後的10分鐘,讓幼兒反復聽童話故事。

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情節的理解,特別是強化幼兒對故事中固定句式及角色對話部分的理解和模仿。

(2)中班:在幼兒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通過與幼兒壹起討論劇本的方式,幫助他們進壹步梳理劇情發展的脈絡,分析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動及內在關系。

使幼兒對故事內容及人物性格有壹個積極、準確的認識,為幼兒在後續的童話劇表演活動中較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點積累經驗。

針對中班幼兒喜歡表達、善於表達的特點,我們鼓勵幼兒在家長的協助下復述故事,為童話劇表演做語言上的準備。

(3)大班:大班幼兒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表述、表演能力增強,有了較強的社會性情感需求。童話劇表演活動對大班幼兒的促進作用是其他教學形式無法替代的。

首先,在幼兒熟悉故事的基礎上,我們啟發幼兒進行創編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講述故事。例如,在進行分享閱讀讀本教學的第三階段時,我們會讓幼兒對故事情節進行續編和改編。

其次,我們還利用家園欄以及班級博客引導家長和幼兒***同創編故事,並請家長記錄幼兒創編的故事,然後請幼兒將其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壹起分享。

角色是故事的魂,壹個成功的角色塑造能使故事變得有血有肉,激活幼兒的心智,發揮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根據幼兒年齡、個性特點及能力水平,我們在角色分配上采取了以下策略:

(1)小班:多數是以教師為主幫助幼兒確定角色。

(2)中班:鼓勵幼兒自己選擇角色,教師依據實情協助幼兒完成角色的分配。

(3)大班:幼兒可與同伴協商進行角色的分配,教師作為觀察者、記錄者,對幼兒角色分配中出現的矛盾和沖突可適時點撥和幫助。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角色分配首要的原則是尊重幼兒的意願,在尊重幼兒意願的前提下,教師作為支持者,幫助幼兒優化角色表演團隊人員搭配,使其發揮最佳的教育效能。

通常班裏壹些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會先承擔壹些較為復雜的角色。我們可引導幼兒以強帶弱、以點帶面,促使幼兒之間相互學習。

教師還應意識到此環節中蘊含的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價值,將此過程作為培養幼兒自我決策能力和協商、合作能力的教育契機,這叫適時有效的引導。

實踐中,還會出現壹些非常有趣的現象,例如,在表演《小狗的壹天》中,當時劇情裏沒有兔爸爸,可幼兒們在討論時認為家裏應該有兔爸爸和兔媽媽才是壹個真正的家。

於是幼兒們推選了壹個男孩當兔爸爸,這樣就使得劇情更加豐滿、有趣。教師要及時捕捉到幼兒這些鮮活的想法,並給予理解和支持,使幼兒的想法得以實現。

(三)口頭語言訓練

童話劇的表演離不開語言的支撐,通過對童話劇中講述語言和角色對話語言的訓練,可以加大幼兒對表演活動的興趣和信心。在此過程中,幼兒會對故事內涵和人物內心活動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1)小班:童話劇中語言相對簡單,以重復句式為主,訓練的主要內容是語言模仿。例如,在《蒼蠅蒼蠅快走開》劇中,角色對話是排比句。

“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我的臉上”“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我的鼻子上”等。

在《三只蝴蝶》劇中,角色對話是重復句式:“黃蝴蝶的顏色像我,請進來,紅蝴蝶、白蝴蝶別進來”“黃蝴蝶的樣子像我,請進來,紅蝴蝶、白蝴蝶別進來”等。

訓練時,教師可采用手偶遊戲引導幼兒以角色身份大膽對話、熟悉劇情,這樣效果更好。

(2)中班:幼兒語言能力有所提高,訓練時我們要求幼兒模仿、掌握劇本中角色的對話,同時,還訓練部分幼兒當講述者講述故事旁白,嘗試與扮演角色的幼兒主動配合完成童話劇表演。

訓練時我們降低難度,分段進行練習,還組織幼兒觀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引導幼兒通過觀摩、討論,激發興趣、積累經驗。

(3)大班:幼兒較好掌握講述語言、角色對話及合作表演能力基礎上,我們還訓練幼兒有感情地使用語言進行創造性表演。

幼兒思維的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幼兒在進行童話劇表演時,語言講述配以相應肢體動作,會使表演活動更具感染力、更加生動有趣。

同時,也能提高幼兒對故事角色、故事內容的理解,豐富幼兒表演的經驗。

例如,在故事《三只蝴蝶》表演活動中,講到下雨了三只蝴蝶壹起飛到黃花跟前說:“黃花姐姐,大雨把我們的翅膀淋濕了,大雨淋得我們發冷了,讓我們在妳的花葉下避避雨吧”時。

我們會啟發幼兒踮起腳尖、伸開雙臂學蝴蝶飛來飛去,引導幼兒說話時表現出焦急、請求的神態。

而此時黃花姐姐可將頭擡得高高的做出很神氣、很傲慢的樣子說:“黃蝴蝶的顏色像我,請進來,紅蝴蝶、白蝴蝶別進來。”

在開展每個童話劇表演之前,我們都會收集相關的視頻,引導幼兒發現角色的動作特點和心理特征。

小蝴蝶翩翩飛舞的樣子,大灰狼兇巴巴的形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可愛的樣子等,讓幼兒在邊看、邊議、邊學的過程中進壹步感受、模仿、遷移運用,積累用肢體語言表演的經驗。

肢體動作也可叫做肢體語言,它和幼兒們的口頭語言同樣重要,是幼兒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們還鼓勵幼兒根據劇情大膽創編動作進行表演,以滿足幼兒表達、表現的天性。

(四)合作表演

合作表演是童話劇表演活動的最後環節,也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是諸多教育元素的濃縮和提升,需要幼兒合作才能完成。

合作是對教師耐心和智慧的挑戰,更是對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壹次鍛煉和提升。

現在的獨生子女參與合作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普遍缺乏合作意識和能力,不會與他人合作活動,表演時只顧自己,不管他人。

針對這壹現象,我們認為如何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出場順序及站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小班教師在表演場地上做上相應的記號,或用壹個小道具做標識,引導幼兒進入表演情景。中班和大班則可利用場景中的道具作為參照物,請幼兒表演時自覺按照參照物提示進行故事表演。

這壹做法是將表演的規則和要求物化在環境材料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區域活動、離園活動時,幼兒們都會主動到表演區選擇材料進行合作表演。

通過此階段的訓練,幼兒之間主動發起的合作活動增多了,他們會主動協商、謙讓、等待、輪流、提醒等,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五)童話劇的環境創設

童話劇的環境創設包括表演場地的布置、表演用的道具、背景音樂等。它能烘托故事表演的氣氛,營造表演的意境,使表演更加逼真,發揮出更大的教育功能。

每壹個童話劇的環境創設是不壹樣的,而且工作量比較大。如何合理安排時間,發揮此環節的教育功能呢?

小班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比較弱,因此,童話劇環境創設工作主要靠成人完成。

參與是最好的溝通和培訓,我們發動家長參與到環境創設過程中,利用雙休日及每天的離園時間,將參與表演活動的這部分幼兒的家長組織起來。

指導他們壹起布置場地、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所需道具,如用廢舊紙箱做場景中的餐桌、山洞,用牛奶箱纏上紙棍做柵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