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太極的含意及解釋

太極的含意及解釋

太極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主要繼承自《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出處 與八卦有關,成書於東周末年的《易?系辭傳》(西漢馬王堆出土版本)記載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原與天文氣象及地區遠近方向相關,後來被宋代的理學家以哲理方式進壹步闡釋。 哲學觀念 太極壹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 道教的太極 太極的概念,比較早使用的,有莊子和《易傳》,壹般在宇宙論、方法論上,用的太極概念,主要繼承自《易傳》: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易成卦的過程,先是有太極,尚未開始分開蓍草(易占蔔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後,便形成陰陽二爻,稱做兩儀。二爻相加,有四種可能的形象,稱為四象。由它們各加壹爻,便成八卦。這裏講的是八卦畫出的過程。 在中國的典籍中,易素來是作為窮盡天地奧秘的哲理書,對成卦過程的分析,根本說來,也是對天地開辟的概述。太極生兩儀,便是由太極的分化形成天地的過程,兩儀,即是天地。 太極的概念經常與易學壹起出現。道教的易學有自己的獨特體系,太極的概念是道教易學的宇宙論、宗教修養理論和法術理論的重要基本概念 。 太極圖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9/9c/Taiji.svg/100px-Taiji.svg 圖片參考:bits.wikimedia/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太極圖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1/17/Yin_yang.svg/100px-Yin_yang.svg 圖片參考:bits.wikimedia/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太極陰陽圖(又稱「太極兩儀圖」、「兩儀圖」) 道教長期來在修行實踐和理論探索中,使用太極的概念,並且大大地豐富了太極的內涵,形成了以太極為核心的系統學說,最重要的,便是《太極圖》。 要談太極,首先要搞清什麽是太極圖。很多人都將「太極陰陽圖」(又稱「太極兩儀圖」)錯認為「太極圖」。「太極」是陰陽兩分前之混沌狀態,自然沒有裏面之「陰陽魚」,只有外面之圓圈,代表宇宙周而復始之本質[1]。另有說法是只有圓圈是「無極」、圓圈內有點點是「太極」,代表事情開始成形、然後是「兩儀(壹般所說之『太極圖』)」、陰陽中有陰陽是「皇極」[2]。 無極圖 太極圖據說是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原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壹位道士,相傳對內丹術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太極圖》以及《河圖》、《洛書》傳給其學生種放,種放以之分別傳穆修、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來源請求]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加以解釋。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極圖, 就是周敦頤所傳的。 《太極圖》,和原圖《無極圖》的圖形壹樣,但讀法不同。 涵括內丹修煉之理的「無極圖」。讀它的順序是從下而上。 最下壹圈稱為玄牝之門,是內丹修煉的起點,指人身的下丹田命門兩腎空隙之處。這是人身祖氣所在之地,壹切內丹根基,都從這裏開始。內丹術語,又稱為得竅。 第二圈稱煉氣化神,指提起第壹圈的祖氣,進行化煉,將後天之精化為先天之氣,再將先天之氣化為先天之神。這壹層功夫 ,叫做煉己,主要在煉去後天的陰質,透出先天之神。 第三層,是五行之氣混合之象,指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五臟之氣攢簇為壹,稱為五氣朝元,五氣調和,故又稱為和合。更上壹層,系由坎離 二卦變形而成,叫做取坎填離。到這壹境界,已經獲得體內的精華,煉丹之藥成熟,叫做得藥。坎卦中爻為陽,為 實。離卦中爻為陰爻,為虛。它們代表內丹中的腎水與心火,水火相交,在卦象言,就是將坎卦中的陽爻抽出填入,成乾卦,意味人變成純陽之體。最上壹層圓圈,稱煉神還虛,復歸無極,指在得藥的基礎上,進壹步回返到無極 ,那便是虛空大道了。整個煉內丹的過程便告完成,脫出煉成的聖胎,成為仙人,所以叫做脫胎求仙。 至於太極圖,是從上往下讀的。道教認為,從大道化萬物的順序看,是從太極分陰陽開始的,煉內丹則是逆著來路返回到大道,與道同體,自然長生不死成神仙。所以順化逆化方向相反,但所沿著的路徑則是同壹條 。 周敦頤寫下《太極圖說》,解釋太極的奧秘。前半段基本上符合道教的思想。後半段比較多地講了儒家的仁義道德思想。 他的解釋,第壹句是「自無極而太極」,意思是從無極生出太極,但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整理註解《太極圖說》時,刪去了「自」字,改成「無極而太極」,認為無極只是形容太極 ,說明它之上沒有更高的本原。這並不符合陳摶所傳《太極圖》的原意,而且抹去了它出自道教的事實。同時,朱熹對圖也有個別改動。 在這壹圖中,壹條曲線將它分為兩半,形成壹半白壹半黑,白者像陽,黑者像陰,白中又有壹個黑點,黑中又有壹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分開的兩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這壹圖,與周敦頤太極圖有密切關系,可以說是前者的更加簡明的表述。它說明了世界由陰陽二氣、二元對立相互聯結的統壹體。這壹圖,過其圓心作任何壹條直線將之分成兩半,任何壹半中都包含陰陽兩個因素,絕不存在孤立的沒有內在矛盾的成份。有時人們又在其外面圍以先天六十四卦,表示太極是壹切運動的發動者。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無極是未動之時,所以為壹圓圈。無極動以壹理流行,而生太極。兩儀者陰陽二氣。四象者顥生四種現象,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簡喻為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天地氣候變化而生長萬物。八卦又生發六十四卦。當中五行之氣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道德經雲:「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同理! 2010-04-06 01:13:02 補充: 在下無意批評,只在發表個人愚見。***勉而矣!影響評價心感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