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的作品賞析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的作品賞析

這是首詠物應制詩,應制詩是封建時代臣僚奉皇帝命所作或所和的詩,唐以後大都是七言、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內容多為歌功頌德,少數也陳述壹些對皇帝的期望。婉兒的這首詩旨在詠物,在應制詩中是不多見的。

首聯兩句,緊扣著剪彩花著墨,頭壹句便令人想起了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同樣壹個“裁”字,雖然都是突出樹木新葉精巧細致的形態,但是,在不同的人的筆下,就賦予不同的意境。在這裏,給予“裁”字更多的意味。開宗明義,點出主旨。“逐”字則將詩中紙翦彩花擬人化,如鮮花般競相開放,從而增添幾分生趣,也是詩人要表達的效果。

頷聯兩句,承接上聯對剪彩花的枝條和花蕊進行描繪,句句從花著筆,但又處處言明它是彩花。這種“以假亂真”的手法,比直接描繪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突出了剪紙作品的生動逼真、惟妙惟肖。

頸聯兩句,從時序的更替上來寫出彩花和真花的異同。彩花因是立春日剪裁而成,所以說是同真花壹樣,紙花本無生命,詩人卻把它寫得鮮活如生,極富生命力。而且把它置於真的桃李花中,渾然壹體,以假亂真。從中可以看出制作紙花的藝人手藝高超。

以上三聯,從真假、異同的對比中,寫出了彩花的特點,著墨雖不多,但卻異常貼切,真實可感。

尾聯兩句,以感嘆、抒情為全詩作結。這最後兩句,詩人突發奇想,同桃李直接對話問得巧妙,問得有趣,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謂妙筆結得不俗。用壹句作總結“相亂欲何如”,此舉既是疑問,也是回答。可以說,此句是全詩的焦點,也是重點。借助前面寫的景色,引出自己想說的話語,婉兒是在含蓄地詢問武則天,妳明明知道我和李賢之間的純真愛戀,卻依然將我們分開,妳這樣是為何。同時也隱藏著婉兒放不下李賢,依然還存有壹絲幻想,想做李賢沒有名分的女子,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地下情人。既然被李顯寵幸,成為昭儀,也就意味著她和李賢已經回不去那心心相印的情景。 另外,上官婉兒處於男權思想占絕對統治的封建社會,而武則天則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並且統治天下,這句話也實則在問武則天:“女皇統治天下已多年,那女性掌權與男性掌權有什麽區別嗎?”

這是壹首較為成熟的格律詩,對仗工整,平仄規律,對律詩的發展是有壹定作用的。全詩屬時工切,清新自然,雋永活潑,語言流暢不滯,煉字入神。 正是律詩時代的最格律“矜嚴”之作。——現代學者鄭振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