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天津市的中考題。
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
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註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壹、積累部分。
考試的範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
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切記:壹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範圍是初中教讀篇目。
復習時壹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範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舍、側重。
壹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壹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
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
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
內容比較淺顯,考查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壹定要註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註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
中考考綱規定,文言文閱讀的材料來自課外,這在心理上給學生是壹種壓力,導致做題時緊張,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從而得分不高。但從近幾年的中考試卷來分析,我們會發現這樣壹個現象,文言文的材料雖然來自課外,但它所考查的知識點卻是課內的,如文言實詞的考查均在課本中出現過,虛詞的考查也規定了壹定的數量。
所以可以這麽說,要做好中考文言文閱讀並不難,只要我們學生能對課內的文言文有了較好的掌握,有遷移能力,那麽,就可以說,中考文言文閱讀無非是對課本內文言文的考查。鑒於這樣的認識,筆者在實際的文言文復習中,采取了“壹讀二看三遷移”的復習方法,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效果,減輕了學生對文言文的恐懼感。
當然,這三個步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相輔相成的。 所謂“壹讀”,就是整體閱讀所考查的文言文語段,能夠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由於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是有情節有人物的文言文,就可以減少壹定的數量,可以說是降低了壹定的難度。
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要有遷移,如“揚州有壹珠,甚大,天晦多見”,我們 就可以進行遷移,句子中的“甚”在我們課本中也出現過,如“可愛者甚蕃”;又如“晦”在“晦明變化者,山間之四時”也有出現,整篇文章通過這樣壹遷移,我們就能了解了文章的內容。 “二看”是指在讀完以後,還存在壹些難以理解的地方,我們就不妨到題目中去尋找壹些信息,所以,我們的看就是看題目。
在題目中尋找對我們理解文章內容有幫助的信息。當然,在題目中發現了這樣的詞語,我們同樣是需要進行遷移的。
“三遷移”指在做題的過程中,要運用課內的知識來解決課外的題目,可以說是遷移的匯總。 能否做好文言文語段,關鍵在於能否了解文章的內容,只要學生具備了舉壹反三的遷移能力,那麽中考文言文閱讀也並非是高深莫測的。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壹是翻譯類。
此類題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
註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4)另外還要註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
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
解答這類題目時要註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三、現代文閱讀部分。
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 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壹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壹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
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壹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
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妳的腦子裏,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壹標準。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壹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閱讀復習中,應該註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麽”“為什麽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
2. 中學文言文大綱50篇 目錄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 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4.曹劌論戰 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6.出師表 諸葛亮
7.桃花源記 陶潛
8.三峽 酈道元
9.雜說(四) 韓愈
10.陋室銘 劉禹錫
11.小石潭記 柳宗元
12.嶽陽樓記 範仲淹
13.醉翁亭記 歐陽修
14.愛蓮說 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17.關雎(關關雎鳩) 詩經
18.蒹葭(蒹葭蒼蒼) 詩經
19.觀滄海(東臨碣石) 曹操
20.飲酒(結廬在人境) 陶潛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灣
23.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 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李白
25.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 李白
26.望嶽(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國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 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 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淒涼地) 劉禹錫
32.觀刈麥(田家少閑月) 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 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 李賀
35.赤壁(折戟沈沙鐵未銷) 杜牧
36.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 李商隱
38.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範仲淹
41.浣溪沙(壹曲新詞酒壹杯) 晏殊
42.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蘇軾
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45.遊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 陸遊
46.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 辛棄疾
47.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壹經) 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 張養浩
50.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龔自珍
3. 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重點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天津市的中考題。
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
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註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壹、積累部分。
考試的範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
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切記:壹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範圍是初中教讀篇目。
復習時壹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範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舍、側重。
壹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壹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
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
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
內容比較淺顯,考查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壹定要註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註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
中考考綱規定,文言文閱讀的材料來自課外,這在心理上給學生是壹種壓力,導致做題時緊張,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從而得分不高。但從近幾年的中考試卷來分析,我們會發現這樣壹個現象,文言文的材料雖然來自課外,但它所考查的知識點卻是課內的,如文言實詞的考查均在課本中出現過,虛詞的考查也規定了壹定的數量。
所以可以這麽說,要做好中考文言文閱讀並不難,只要我們學生能對課內的文言文有了較好的掌握,有遷移能力,那麽,就可以說,中考文言文閱讀無非是對課本內文言文的考查。鑒於這樣的認識,筆者在實際的文言文復習中,采取了“壹讀二看三遷移”的復習方法,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效果,減輕了學生對文言文的恐懼感。
當然,這三個步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相輔相成的。 所謂“壹讀”,就是整體閱讀所考查的文言文語段,能夠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由於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是有情節有人物的文言文,就可以減少壹定的數量,可以說是降低了壹定的難度。
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要有遷移,如“揚州有壹珠,甚大,天晦多見”,我們 就可以進行遷移,句子中的“甚”在我們課本中也出現過,如“可愛者甚蕃”;又如“晦”在“晦明變化者,山間之四時”也有出現,整篇文章通過這樣壹遷移,我們就能了解了文章的內容。 “二看”是指在讀完以後,還存在壹些難以理解的地方,我們就不妨到題目中去尋找壹些信息,所以,我們的看就是看題目。
在題目中尋找對我們理解文章內容有幫助的信息。當然,在題目中發現了這樣的詞語,我們同樣是需要進行遷移的。
“三遷移”指在做題的過程中,要運用課內的知識來解決課外的題目,可以說是遷移的匯總。 能否做好文言文語段,關鍵在於能否了解文章的內容,只要學生具備了舉壹反三的遷移能力,那麽中考文言文閱讀也並非是高深莫測的。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壹是翻譯類。
此類題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
註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4)另外還要註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
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
解答這類題目時要註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三、現代文閱讀部分。
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 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壹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壹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
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壹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
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妳的腦子裏,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壹標準。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壹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閱讀復習中,應該註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麽”“為什麽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
4. 初中階段文言文復習資料 所有重點字詞 語句文化、文學知識選編(初中復習資料)
1、[初唐四傑]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並稱。均能詩善文,對改變齊梁以來的浮靡詩風起了很大的作用。
2、[山水田園詩派]唐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詩歌流派。詩作以寄情山水、歌詠田園生活為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維、孟浩然等。
3、[邊塞詩派]唐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因有邊塞生活經歷,故詩作多寫邊塞奇異風光和將士征戍生活,風格豪放,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4、[李杜]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的並稱。李白號稱“詩仙”,其詩洋溢著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杜甫號稱“詩聖”,其詩充滿了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5、[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八位散文家的並稱(因明代茅坤編輯《唐宋八大家文鈔》收錄其作品而得名)。
6、[豪放派]宋詞壹大流派。由北宋蘇軾開創,經南宋辛棄疾而達到高峰。豪放派詞作題材廣泛,氣勢雄渾,境界開闊,豪邁奔放(重要作家還有張元幹、張孝祥、陳亮等)。
7、[婉約派]宋詞壹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彥、柳永、秦觀、李清照等。婉約派詞作題材較狹窄,多為男女戀情和個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蘊藉,語言婉轉綺麗。
8、[元曲四大家]元代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著名劇作家的並稱。
9、《聊齋誌異》我國古代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清代蒲松齡著。全書491篇。
10、《三國演義》不僅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作;而且也是我國最有成就的長篇歷史小說;它全稱為《三國誌通俗演義》,又稱《三國·誌演義》。它是羅貫中根據陳壽的《三國誌》和傳說資料編寫而成的。它與《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被合稱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
羅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傑出的小說家。
《三國演義》***24卷,240則。它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封建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情節如“關羽溫酒斬華雄,劉備“三顧茅廬”,“赤壁大戰”,“空城計”等,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劉備為代表的性格鮮明的典型形象。
11、《水滸傳》是我國小說史上第壹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創作而成。
水滸中的壹百單八將傳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轉世。其中有林沖、魯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吳用、楊誌、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12、《西遊記》是我國第壹部長篇神怪小說,作者吳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說家。
《西遊記》***壹百回。主要情節有孫悟空的出世,遠遊求道,闖龍宮,攪冥府,大鬧天宮等內容,孫悟空被迫皈依佛門,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壹路斬妖除邪,經歷九九八十壹難,最終化險為夷,到西天取回了真經,成了修信的“正果”。
《西遊記》以唐僧取經故事為線索,主人公是神猴孫悟空,另有唐僧、八戒、沙僧等。
13、《紅樓夢》我國最優秀的古典長篇章回小說。全書***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後40回壹般認為是高鶚續寫。
這部小說描寫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以及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過程,反映了封建社會殘酷的階級壓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顯示了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它在批判封建社會的同時,對封建制度的叛逆者進行了熱情的歌頌。
賈寶玉和林黛玉是兩個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已成為不朽的藝術典型。全書以寶、黛愛情和賈府由盛而衰為線索。
5. 初中文言文考點知識歸納、各文言文的內容講解、題解在古漢語詞匯中,實詞占絕大多數,所以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是正確閱讀文言文的關鍵,也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點。文言實詞的重點是理解文言實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不同含義。
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壹)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幹、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止有剩骨”(《狼》)中,“止”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只”。又如“滿坐寂然”(《口技》)中,“坐”是通假字,其本字為“座”,初中課本中涉及的通假字,大約有六十個,我們列表把它們集中起來記憶。通假字的讀音要按其本字的讀音來讀,如“將軍身被堅執銳”中的“被”讀作“pī”,通假字的意思也要按本字理解,“被”作“穿著”解釋。
(二)壹詞多義。
文言文中有些字詞根據語言發展的規律,應用範圍有所變化,同樣壹個詞在這個句子中是壹個意思,在那個句子中又是另壹個意思。要讀懂文言文必須了解壹個詞的多種含義,以便確定其在具體句子中的含義。因此,對文言實詞詞義的理解壹定要心中有數,平時要多留意和掌握常見實詞的壹詞多義現象。
例:1. 以為妙絕(極) 群響畢絕(消失)
2. 朝服衣冠,窺鏡(早晨) 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朝拜)
(三)古今異義。
語言,特別是它的詞匯,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隨著時代的變化、歷史的變遷,古今詞匯及其意義有了明顯的差異,對於初中學生來說,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掌握常用實詞的變遷情況,對於讀懂文言文是有極大的幫助的,古今詞義變化有下列幾種情況:
1. 詞義擴大。“再”古義為“第二次”,如“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的意思不僅指第二次,還指幾次以上或重復與繼續,使用範圍擴大。
2. 詞義縮小。“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妻子”在古代包括“妻子和兒女”。現在只表示“男子的配偶”,詞義範圍變窄了。
3. 詞義轉移。“涕”在古義中指“眼淚”,如“汪然出涕曰”,現在則專指“鼻涕”。詞義出現了轉移。
4. 詞類活用。在古代漢語中,某些詞可按照壹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其詞性,這是文言實詞的詞類活用現象。在平時的學習、朗讀過程中,要把握這種語言現象,壹般有下列幾種情況:
(1)名詞活用為動詞。“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蹄”本為名詞,這裏活用為動詞,作“用蹄子踢”理解。
(2)動詞活用為名詞。“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醉翁亭記》)“提攜”本為動詞,在這裏活用為名詞,作“用手攙扶的小孩”理解。
(3)形容詞做名詞。“吾與汝畢力平險”(《愚公移山》)“險”本為形容詞,在這裏活用為名詞,作“險峻的大山”理解。
由於《中考說明》規定“不考查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故初中生對這壹內容稍作了解即可。
6. 中考文言文重點是什麽考點要求
1、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感情。
2、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3、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
考查熱點
1、知道文言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
2、正確翻譯文言文中的壹些重要句子。
3、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4、篩選並提取文中的信息。
5、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題型解析
第壹題壹般考查的是文章出處及作者簡介。解答這類題目關鍵以課本的書下註釋為主,註意平時的積累。
第二題壹般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解答這類題目關鍵在平時的積累,考試時要結合上下文,辯明詞語的多種意義,寫出該詞語的特定含義。
第三題壹般考查學生對句子停頓的把握。劃分誦讀節奏,壹定要參照句式的特點,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頓規律,以“意群”為單位,重在“語意”上下工夫,不要曲解句意。
第四題壹般是翻譯題。文言文語句的翻譯,要註意以下幾種情況:①詞類活用;②古今異義詞;③壹詞多義;④通假字;⑤特殊句式等。運用不同的方法去翻譯,做到準確、流暢。
第五題壹般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感人情境和形象的領悟能否說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解答此類題目,要深入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善於分析,表達有新意。
答題誤區
1、字詞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失誤:①多義詞的義項選擇不準;②不能準確辨析古今異義的詞;③通假字把握不準;④不能辨別文言虛詞的多種用法。
2、翻譯文言句意,失誤主要有:①關鍵詞語沒有譯出或譯得不準確;②對句子的隱含意義不理解。
3、分析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主要失誤有:①不著眼於全篇,孤立地回答問題;②不善於概括表達,概括不準、不全;③抓不住要點,答非所問。
4、解答開放性試題,主要誤區有:曲解原文、故意拔高、無中生有等。
應對策略
1、強化記誦,增加積累,提高語言感受能力。重點篇目的經典語段,要反復誦讀,真正把握其內涵。
2、掌握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技巧,學會從中揣摩規律,形成能力。
3、註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在具體語境、情境中領悟意思,把握情感。
4、對待開放性試題,要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力求新穎獨到,但切忌信馬由韁,不著邊際。
7. 初中語文復習提綱初三語文文言文復習備考訓練
根據初中語文考試大綱,
壹、文言文考試題型包括:
1、選擇題 2、翻譯句子 3、簡答題
二、考試內容包括:
1、解釋重點詞語、識記通假字及意思、辨析壹詞多義現象2、翻譯文言句式3、概括重點內容
(壹)、閱讀《陳涉世家》選段,回答下列問題。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蔔。蔔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蔔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