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原抗大總校壹部分教職學員奉中央軍委命令,在副校長何長工帶領下向東北進軍,1946年2月底到達吉林通化,籌辦“東北軍政大學”。新中國建立後遷入北京,發展成國防大學。各個分校則組建了華北、華東、西南等軍政大學。
隨著抗戰時期中國文化中心的南移,清華、北大、南開大學等南遷昆明成立西南聯大,華中大學遷往喜洲。
擴展資料:
壹、創辦初期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創建於江西瑞金的中國紅軍學校,1933年擴建為紅軍大學,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征,改稱“幹部團”。
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後,紅大恢復創建於陜北瓦窯堡,紅軍幹部團和陜北紅軍學校合並,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學校”,不久改稱“西北抗日紅軍大學”,周昆任校長,袁國平任政治委員。
1936年5月,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中***中央決定以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為基礎,創辦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紅軍大學”(校址為保安縣)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出席並發表講話。
二、中國科大與抗大
1958年9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開學之前,首任校長郭沫若題寫了校歌歌詞《永恒的東風》。9月17日,郭沫若校長向周恩來總理匯報的時候,總理僅改動了兩個字,把校歌歌詞中“為***產主義建設作先鋒”中的“建設”改為“事業”,使文字的表達更為準確。
經總理審定後,郭校長又邀請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著名音樂作曲家、抗大校歌作曲者呂驥先生為之譜曲。郭老說:“我們的校歌得到他的作曲,這就使得我們的學校能夠有聲有色地繼承著抗大的傳統。”
兩天後,郭校長又請呂驥先生來校,在大禮堂裏教授全體師生們學唱這首校歌。由壹代文史巨匠、音樂家和政治家***同參與創作的、激蕩科大人的旋律,從此傳唱不衰。
在1958年9月20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學典禮上,陳毅、聶榮臻就明確指示:“科大應該按照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樣子來辦。”
百度百科-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