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感情: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懷,懷鄉思親之情,對戰爭的控訴。?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壹首五律。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原文如下: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如下:
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
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裏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壹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書信詢問也不知送往何處,因為天下依舊戰亂不能太平。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九月,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
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壹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
百度百科——月夜憶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