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出自哪裏

“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出自哪裏

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壹。作於元和十壹年(816年)。

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雕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全詩(節選)如下: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暫歇 壹作: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譯文如下: 

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

像另有壹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擴展資料: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壹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

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壹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壹位年少因藝技紅極壹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郁,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百度百科——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