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君拼音怎麽讀

君拼音怎麽讀

君(拼音:jūn)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古字形從口、從尹,尹代表掌握權力者,口表發號施令。

君,jūn,尊也。從尹從口,治理發號。古文象君坐形。故從口。(1) 會意。從尹,從口。“尹”,表示治事;從“口”,表示發布命令。合起來的意思是:發號施令,治理國家。本義:君主,國家的最高統治者。(2) 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的通稱 [sovereign;ruler]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引申為人的尊稱,相當於“您”。道德品行良好的人也可稱君子。

從甲骨文到楷書,君字大多是從尹、口。從尹,像手握權杖,表示掌握權勢的人;從口,表示發號施令的人。從尹、口,表示握有治理權勢又能發號施令的人。金文、戰國文字「尹」字逐漸訛變為左右對稱的、《說文》古文改為從廾口,「廾」字仍表治理權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會意字。甲骨文“君”上部是“尹”,下部是“口“。尹像手執權杖形,壹說像以手執筆形,本義是治理;口表發號施令。上下兩部分合而會意,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之通稱。《荀子·禮論》:“君者,治辨(通“辦”)之主也。”古代帝王崇尚無為之治,具體的事都由手下人來辦理,這些主持辦理具體事務的人就是“君”。

“君”由“尹”字分化而出,但二字在甲骨文中用法並不完全等同,西周金文中二字分化比較徹底,混用只有個別用例(如公臣簋有三件,兩件作“天尹”,壹件作“天君”)。《說文解字》古文“君”字形體發生了訛變,侯馬盟書中就產生了這種寫法,是由新附①、新附②形訛變而來的。篆書以後,表示手杖的壹豎變為壹撇,又由此發展為漢隸和楷書。

“君”本王臣之稱。甲骨文中“君”字之義或與“尹”同用,如多君與多尹、多臣、多公均指人臣,西周仍承用此義。甲骨文、金文中商、周最高統治者稱“王”或“余壹人”,未有稱“君”者。整個兩周時期,“天子”始終是周王的特有稱呼。兩周金文中,周王以外之朝廷官員及諸侯國、方國之首領均可稱之為“君”。

“君”或“天君”在金文中可用來指周王之後妃,如作冊瞏尊“君令余作冊瞏安夷伯”之“君”;也可指宗婦,即宗子之妻,如五年琱生簋“以君氏令曰”之“君氏”。“君”還用於職官名,如“裏君”、“邦君”等。金文中“君”也用於指丈夫,反映出當時君統與宗統的合壹,夫妻關系如同君臣關系。

春秋戰國時用為封君之稱,如樊君鬲之“樊君”、邛君壺之“邛君”、鄂君啟舟節之“鄂君”,文獻中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等。“君”還用為動詞,表統治、治理義(見晉姜鼎),也可以用為姓氏。

戰國中山王方壺始見“君臣”對稱,曰“遂定君臣之位”,同時君又稱“主”,如“臣主易位”,這個意義是後世用為“天子”的“君”的壹個重要演變鏈環。“君”後世便衍申成帝王之稱,指壹國之國君,即最高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