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字好在和題目相照應,突出了景物的特色,將局部融入整體,栩栩如生.
明:使……明艷.此句句意為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槲樹葉片很大,冬天雖幹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題目中“早行”二字.
出自溫庭筠《商山早行》,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壹路遠行,遊子悲思故鄉。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上。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壹群群鴨和鵝,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裏。
賞析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裏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裏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裏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裏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此詩描寫詩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趕路的情景。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壹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