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是“行為經濟學” 的開山鼻祖,傳統經濟學有壹個假定,就是“經濟人”,它假定每個人都是理性的,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但是泰勒發現,這個不對。
很多人做的選擇都是隨機的,比如在收銀臺拿口香糖,走熟悉的路線。還有人明知道快遲到了,還要多打壹個電話。
於是“行為經濟學”就出現了,它假定人是“有限理性”的,也就是“社會人”,受情緒影響,不願意計算,做決定時從眾,服從quan威。總之,人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思考。
於是泰勒主張,收回壹部分選擇對自由,所以Nudge 又叫做“溫和專制”,他給妳留了最後的選擇權,但是如果妳不留心,他也設立了壹個默認選項。
書中的壹個例子來自於瑞典的交通法規,原來的法規規定,駕駛者在交通意外死亡後是否捐獻遺體,要另外再簽壹個協議。但是後來改成,交通意外死亡後,不捐獻遺體要簽另外壹個協議。
這個微小改變,導致了捐獻遺體的比例暴增。因為原來有壹部分司機只是嫌另簽協議麻煩,而非不想捐獻。
就是這意思,書不厚,挺好看。核心是“人是有限理性”的動物,做決定時,常常要受環境影響,受七情六欲影響,甚至受天氣影響。
結尾的題外話,看完此書,妳完全不用和自己老婆辯論,就能讓她聽妳的。
而且很多網站都使用了助推的技巧,在不知不覺中操縱著妳的行為,詳見上壹篇《盛名難副》。
nudge理論和西奧蒂尼的《影響力》很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師承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