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河大壩采取的原理:
壩體兩端分設五孔提升式調節閘各壹處;中間的橡膠壩***有16節,每節長70米,全長1135米,最大壩高3.5米。攔河壩最大蓄水量為2830萬平方米,回水長度10.8公裏,蓄水後形成1.6萬畝的水面,其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倍。
以其全長1135米的長度記錄世界吉尼斯之最。攔河大壩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因為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材料,還可以增加結構穩定性(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減小基底不平衡反力差),從而使大壩更堅固。
擴展資料:
分為重力壩、拱壩和支墩壩3種類型。
1、重力壩:依靠壩體自重與基礎間產生的摩擦力來承受水的推力而維持穩定。
重力壩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施工較容易,耐久性好,適宜於在巖基上進行高壩建築,便於設置泄水建築物。但重力壩體積大,水泥用量多,材料強度未能充分利用。
2、拱壩:為壹空間殼體結構,平面上呈拱形,凸向上遊,利用拱的作用將所承受的水平載荷變為軸向壓力傳至兩岸基巖,兩岸拱座支撐壩體,保持壩體穩定。拱壩具有較高的超載能力。拱壩對地基和兩岸巖石要求較高,施工上亦較重力壩難度大。
在兩岸巖基堅硬完整的狹窄河谷壩址,特別適於建造拱壩。壹般把壩底厚度T與最大壩高H的比值(T/H)小於0.1 的稱為薄拱壩;在0.1~0.3間的稱為拱壩;在 0.4~0.6間的稱為重力拱壩。若T/H 值更大時, 拱的作用已很小,即近於重力壩。
3、支墩壩:由傾斜的蓋面和支墩組成。支墩支撐著蓋面,水壓力由蓋面傳給支墩,再由支墩傳給地基。支墩壩是最經濟可靠的壩型之壹,與重力壩相比具有體積小、造價低、適應地基的能力較強等優點。
百度百科——攔河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