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是指把從報刊雜誌等上面剪下的文字、圖片資料,整理分類並集納成冊。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平時讀書看報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文字圖片時,為了便於日後使用的時候方便查找,很多人自制了剪報。
制作流程編輯
壹、激趣導入
1、平時在閱讀報紙、雜誌時,常常會發現有許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或優美的語言、圖片等。但是,時間壹長,當我們需要用到它們時,卻很難再找到。這種情況是否也在妳們的身上出現過?那麽,該怎麽辦呢?
2、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的出現,很多人自制了剪報。妳們看,這就是老師、同學做的精美的剪報。展示幾份教師或學生做的剪報。
剪報資料編輯
剪報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剪報歷史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從1949年10月起開始的報刊剪輯工作,剪輯資料的來源為全國性的、以及省、自治區、主要城市的報紙、國內主要綜合性期刊和中央及各省理論性刊物。剪報資料按照《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17個大類進行分類並設立了專題。
“文化大革命”的發生,使人大圖書館的報刊剪輯工作中斷了十多年。1978年人大復校後,人大圖書館繼續進行主要報刊的剪輯工作。直至1988年。
人大圖書館的剪報資料工作充分體現了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宗旨,以專業敏感及時捕捉信息、設立專題,長期跟蹤、積累,收集資料的範圍、類目設置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專業設置與科研任務,壹般情況下是按學科歸類集中,重大政治事件臨時設立專題,兼顧了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選材。如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情況,為研究者保存、積累了珍貴的資料。
人大圖書館的剪報資料(1949.10-1988.5)是中國人民大學特有的文獻資源,是研究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文革”時期以外)國內外問題的資料寶庫。
人大將逐步對資料進行全文掃描,目前已經完成教育、經濟和法律類目下的29萬余篇剪報資料的全文掃描,通過題名、著者、報刊名稱、專題、索取號、日期來進行檢索,在校園網IP範圍內,通過原文下載查看全文。提供讀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