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字筆畫***有6筆,筆畫順序依次為:撇、撇、橫、豎、橫折、橫。
壹、後字基本信息
拼音:hòu;部首:口;筆畫數:6;結構:半包圍。
二、詳細解釋
1、會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從壹口,發號者君後也。按從坐人,從口,與君同意。本義:君主,帝王。
後,繼君體也。——《說文》
班瑞於群後。——《書·舜典》
允王維後。——《詩·周頌·時邁》
2、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後。——《禮記·曲禮》
帝嫡妃曰皇後,帝母曰皇太後,帝祖母曰太皇太後。——《獨斷下》
3、古代指列國諸侯。
肆覲東後。——《書·舜典》。鄭玄註:“東後,東方之諸侯也。”
4、古代對長官、郡守或將領的尊稱。
赫赫明後,柔嘉維則。——李翕《西狹頌》
豈知吾後意,憂此毗陵最。——貫休《上孫使君》
5、指後土。對大地的尊稱。
王大封,則先告後土。——《周禮·大宗伯》
6、姓。如:後緡(夏少康的母親)。
7、會意。金文,從“彳”,表示與走路有關;從“攵”,有“行路遲緩”的意思。?
後,遲也。——《說文》
非敢後也,馬不進也。——《論語·雍也》
子路從而後。——《論語·微子》
8、又如:隨後就來;落後;殿後(行軍走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