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我想了解壹些橋的名字的由來

我想了解壹些橋的名字的由來

地名命名——趙州橋

形狀命名——鑰匙橋(周莊)、寶帶橋(蘇州)

由傳說故事命名——放生橋(上海朱家角)斷橋(杭州西湖)

大渡河上的鐵索橋 蓮花橋 鵲橋

當陽橋的故事, 曹操統帥五十萬大軍殺氣騰騰地直奔劉備駐地新野。當時,劉備手下的戰將只有關羽、張飛和趙雲,士兵不過三千人,難抵曹操大軍。劉備打算率領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丟下百姓,於是只能日行十幾裏路。曹軍追兵日行三百裏,終在長阪坡追上劉軍。劉備眷屬失散,趙雲幾進曹軍救出阿鬥,但至當陽橋時卻無力對付敵兵,幸好張飛出現,他怒喝三聲,嚇死曹將夏侯傑,使曹操也由疑到驚到怕,狼狽逃竄。京劇裏有唱詞:“當陽橋頭壹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

b.洗耳橋 相傳堯要將天下傳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為聽了這話汙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邊洗耳,後來就在許由洗耳處,現在的河南汝州建了壹座橋,定名為“洗耳橋”,。

斷橋其名由來,眾說紛紜,壹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壹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壹說古石橋上建有亭,冬日雪霽,橋陽面冰雪消融,橋陰面仍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斷之感,得名“斷橋殘雪”。傳說白娘子與許仙斷橋相會,確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也有人說,南宋王朝偏安壹隅,多情的畫家取殘山剩水之意,於是擬出了橋名和景名,後壹種說法似更為可取。

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長 70.8米,寬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壹橋”。古時24裏長漕港河僅此壹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昆山並亭,因地處澱山湖要沖,元代時,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橋,極不容易。該橋設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減小,材料大大節省,這對當地缺乏礦山資源,造橋石料全靠外運來說是十分經濟的。橋拱主拱圈采用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加強拱石間的聯系,使薄墩橋更為堅固。橋的中孔9節拱石,兩邊孔分別為7節、5節,每節由9道拱石並列而成。上下拱石間有獨塊橫系石聯接;橋臺座石也為整塊石板,顯得十分穩固。由於墩薄,加上橋拱自然遞增,全橋形成壹個緩和順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只,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板式橋欄,四角方整,棱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壹片,潮聲喧走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壹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裏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湧,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壹。歷來文人雅士贊美此橋,有詩雲;“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其詩沒有詳細描寫那酒肆、茶樓。店面、鋪房、河流、橋路,而以時間的空間化展現了古鎮壹天繁華的景象。盡管壹日最好的時光已過去,但是橋的兩岸仍然是那樣熱鬧,達到了高潮。壹個“亂”字,突出了車馬喧鬧,行人穿棱的流動的場面,愛橋臨高仁立橋頂,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

放生橋淩空而起,以超越凡力的想象跨越寬闊的江面,表現出古時壹代橋工克服天然險阻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從美學角度看,放生橋不愧是壹座功能、技術、經濟、美觀融合壹體綜合美的橋梁。說來也怪,放生橋究竟有多少級,有人說南是73級.北是72級,第二遍再數又不是這個數了,沒有人能數正確過。不信妳也來數數,倒底是多少級。所以關於放生橋美麗的傳說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