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面紅耳赤、面命耳訓、面紅耳熱。
成語解釋:
1、面紅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解釋:臉筆耳朵都紅了。形容因激動或羞慚而臉色發紅。
出自:宋 朱熹《朱子語類》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譯文:現在的人有些小利益損害,就變得頭紅耳赤;子文卻心胸開闊,對作官和罷官都不在意,幾乎沒有喜怒。
2、面紅耳熱?[ miàn hóng ěr rè ]
解釋: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出自: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壹個陌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3、面命耳訓?[ miàn mìng ěr xùn ]
解釋:命:訓誡。提著耳朵當面告訴他。
出自: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評》:“而對於秦始皇,也儼然就像在面命耳訓的壹樣。”
擴展資料
面紅耳赤的反義詞有:
1、面不改色?[ miàn bù gǎi sè ]
解釋:臉色不變。形容從容鎮靜的樣子。
粗壯: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我這虎頭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面不改色。”
2、神色自如?[ shén sè zì rú ]
解釋: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神情不變。
出自:近代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四章第六節:“潘怡如心裏壹驚,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