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末期:東歐劇變為何會發生,強大的蘇聯為何無法阻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壹起探討壹下這個問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具體內容,讓我們壹起來看壹下
1、東歐國家的經濟衰退給了美國壹個機會。在東歐國家,美國建立了許多以慈善為目的的宣傳歐美國家文化體系的組織,疏遠了這些國家的團結。當然,經濟援助是不可或缺的。通過經濟援助,美國逐漸得到東歐國家的青睞,為東歐國家的改革奠定了基礎。例如,美國向波蘭提供了10億美元,幫助波蘭完成民主改革。這在波蘭的經濟困難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經濟援助成功地促進了東歐的動蕩。?
2、戈爾巴喬夫的“裁軍”政策削弱了蘇聯軍隊對東歐的控制。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隨著“新思維”等變化的發展,蘇聯在軍事領域也大規模收縮。1987年,戈爾巴喬夫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從東歐、阿富汗和蒙古分批撤軍。到1989年東歐劇變前夕,蘇聯在東歐的駐軍已減少到40多萬人,而且還在減少。東歐劇變實質上打亂了蘇聯的撤軍計劃,但也略微削弱了蘇聯軍隊對東歐的控制。
3、蘇聯自身的力量。雖然蘇聯的實力非常強大,但它以前是強大的。到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的實力有所下降,與歐美國家相比處於劣勢。當然,與其他國家相比,他的實力仍然非常強大。雖然軍事實力很強,但經濟實力卻下降了很多。蘇聯的平民沒有足夠的食物,這導致了蘇聯非常糟糕的局勢。蘇聯的經濟崩潰也成為壹個主要原因。過分重視重工業,使輕工業無法發展,民生問題無法解決。這自然會引起平民的憤怒。這在蘇聯引發了各種問題。
4、蘇聯忙於解決自己的問題,沒有考慮東歐。東歐劇變期間,蘇聯發生了很多事件。政治上,蘇聯各地的分裂勢力崛起。1988年,兩國為爭奪“娜卡”的所有權而爭吵。1989年,第比利斯也發生了騷亂。1989年至1990年,許多參加國未能完成征兵任務,導致“兵役危機”。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蘇聯的社會生產在經濟上壹直停滯不前、倒退。當前嚴峻的形勢迫使蘇聯減少對東歐的幹預,甚至與西方妥協。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了,妳了解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