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樂賦白行是古代文學作品之壹,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辭章之壹。由東晉時期的文學家謝靈運創作,表達了對傳統音樂的熱愛和對自然美的贊美。
1.大樂賦白行原文:
日夜作百鐘,有時凝清影淵波,吟詠兮徇神政;初奏有來庭鐘,以樂肆誌表情。能將紫芝鏗山,並馭丹陽兩彩旂;舜造五音調,以君思其不可忘匪。中間壹樓高,以組超楨幹威會。於萬國之眾庶,惟恐罔以誌勢屍;於同心仲氏,歟逢山海河隘。
新深湛之樂韻,節調不停而復終遠;高懸巖之白雲,水寂寂以仙門。人老兮驕數競,枯悴兮荷歲旋;秋藻兮遘巨浸,東流難相纏。
2.大樂賦白行譯解:
白日黑夜不斷演奏著百鐘,有時候凝聚著清澈的波浪,吟唱著來表達神的旨意;初次奏響庭院的鐘聲,以音樂展示誌向和情感。能使用紫色芝草和鏗鏘的山川之音,駕馭紅色和黃色的旗幟;舜創造了五種音樂調式,為了讓君王思念而不能忘懷。
這中間有壹座高樓,以彼此***同努力組成堅強的聯盟。在萬國民眾中,只怕無法用誌氣和威勢來震懾他們;在誌同道合的仲氏之間,也許會遇到山河海洋的阻隔。新的深邃樂章,節奏調調不停地綿延遠去;高高懸掛著雲朵的巖石,水面平靜以如仙門。
人老了就變得驕傲,爭名奪利;衰老而又領受著歲月的輪轉;秋天的藻類遇到巨大的浸泡,東流難以相交纏。
3.拓展知識:大樂賦白行背景及意義
背景:大樂賦白行創作於東晉時期(公元4世紀),作者謝靈運屬於世家之後,受到儒家文化和音樂藝術的熏陶。當時正值樂府古辭盛行的時期,大樂賦白行是其中的壹部代表作品。
意義:大樂賦白行是貴族文人們對傳統音樂以及自然美的贊美和向往。作品中展現了樂曲的美妙和藝術價值,以及音樂與政治、社會的聯系。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對於國家統壹和社會和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