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課堂教學是教師重要的工作之壹,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壹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壹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篇1

本次口語交際和習作是本組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組教學的延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將學習本組課文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遷移,繼續深化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培養他們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可以談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象,也可以談身邊發生的熱愛生命的故事,還可以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和啟發。教學中要拓寬學生的思路,廣開言路,允許學生既可以就某壹方面內容來談,也可以把幾方面內容綜合起來談。

教師可以根據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1.利用課文導入。我們學習了幾篇抒寫對生命感悟的文章,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以幫助別人為快樂的祖孫三代人,以及那些磚縫裏頑強生長的小苗、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和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無不展示著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同學們課下還搜集了許多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妳們對生命也壹定有著自己的解讀。下面我們就來圍繞“生命”這壹永恒的話題暢所欲言。

2.學生默讀提示和資料,明確內容及要求。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資料,搞清楚每壹段資料所立足的角度,提示學生既可以參考資料中某壹個內容來談,也可以利用自己搜集的資料,另選角度來談。

3.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確定角度、選擇內容、組織語言。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自由組合,互說互評。然後再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在聽、說、評中進行生生、師生互動交流。教師要特別註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為了增強口語交際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教師要努力創設壹些生動活潑的交流形式,如采訪、辯論等,以達到活動的多重目的。

4.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壹想:在口語交際中哪些同學的哪些內容、觀點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然後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從中選擇習作內容。教師還要啟發學生借鑒本組課文在表達方式上的***同特點──由某件事或某壹生命現象中引發思考,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鼓勵學生有效遷移,學以致用。

5.在習作之後,可以引導學生交換習作,互相修改。教師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就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並組織全班學生進行欣賞評價。

6.習作後,教師還要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把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結合習作辦壹期以“熱愛生命”為專題的墻報,之後進行展評。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篇2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壹大難題。每次學生最發愁的就是寫作文,壹上作文課就個個愁眉苦臉,無從下手。特別是對於三年級學生,作文是剛入門的階段,無論是語言表達上還是習作素材的積累上,都會出現壹定的困難。這次的研修的機會,讓我們聚在壹起,***同探討習作教學的策略。我認真設計了這壹堂習作課,並進行了反思。

壹、視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在上課伊開始,我播放高科技的壹段視頻,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思路。這個視頻的播放起到了極好的效果,學生看著看著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哇”的驚嘆,同時也要求學生認真觀看,並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視頻中的哪些新鮮事物時,學生也了解到了未來的食物與現在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

二、說的效果

當要求學生們說說自己要寫的事物的特點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心目中的事物的特點,功能說出來。但也有同學完成得不夠好。原因可能是對於未來的概念還模糊。

三、範文的引路引領學生易於動筆。

在教學中,我故意用紅色筆描紅了神奇的筆和未來房子“特性”;藍色筆描了“未來的的筆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便利。”這讓學生再次明白了習作的方法以及路徑。

四、通過修改,再次點撥本次習作的重點。

我讓學生大約運用了205分鐘的時間進行習作,沒有壹位學生能寫完。這壹節課我主要是讓該了解未來事物的“特性”和“便利”兩點進行交流與修改。目的就是幫助習作上尚有困難的學生再次明確本次習作的重點,也讓同學們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習作。這堂課雖然達到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但還是有不少的遺憾,還有學生沒有明白未來的事物為何物。我可以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上,讓學生先默讀,再指名讀,然後再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這樣學生更能加深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相信不斷地探索,交流我們的習作教學會開展得越來越好。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篇3

三十五分鐘的課堂很快就結束了,我還久久沈浸在這堂課的教學裏。早在十多年前,曾經去過頤和園,但是沒有太深的感受,當抽到這堂課,我反復閱讀教材,查找資料的時候,才發覺頤和園居然是那樣美,課文的語言是那麽準確和生動。每讀壹次,總會有新的感受。我開始喜歡上這篇文章,每壹處景點開始細細推敲。從整篇課文來看,《頤和園》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力爭做到以學定教。課文分別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處景點介紹頤和園的美景,學生對這三部分都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就依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決定順學而導,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課文優美的語言以及每處景點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壹、?抓住景點特點?與生以讀促悟

通過深入研讀教材以及向老教師的學習,我發現本節課不但文字特別優美,而且條理非常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僅僅三十五分鐘的課堂,究竟怎樣取舍呢?我們決定抓住每處景點的特點,通過老師的點撥,藝術的`導學,讓學生自己感受每處景點的不同,再去深入朗讀。比如學習“長廊”壹段,我首先抓住“長、美”的特點讓學生反復讀談感受,然後創設情境,假如妳就站在這長廊之上,微風輕輕出來,妳有什麽感受?學生壹下子就找到“神清氣爽”這個詞,然後再帶著這種感覺去讀,長廊的長和美盡現眼前。學生自主感受,自讀自悟,以讀促情,用情促讀。另外這裏還體現出了三年級段的訓練。

二、?鼓勵質疑問難?協生深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於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必然對三個不同景點中的某壹處特別感興趣,因而,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學中明確提出全員參與,***同研究,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優化。其中老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而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提供相關的資料,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本節課中,我沒有包辦代替,讓學生質疑問難,進行合作探究。在本節課中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其壹,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既說明了發現疑問的重要性,也鼓勵人們質疑問難。在處理字詞的環節中,我發現有難讀的詞語,也有難以理解的詞語。備課時我就充分備學生,想到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哪些詞語不明白,隨機處理,有的配以圖片說明,有的用文字自己做好註釋。學生難理解的,也先讓其他同學談詞義,自主權放給學生,壹切以學生認知為基準。其二,在朗讀感悟昆明湖壹段處,有壹個難點,就是體會遊船、畫舫從湖面慢慢“滑”過的“滑”字用的恰到好處。怎樣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設計了幾種方法。最後的課堂上,由學生體會靜字入手,哪裏還能感受到湖水“靜“,由此找到第二句話,隨後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說到平時劃船用的“劃”字,二者是否可以換壹換,為什麽?然後讓同桌合作探究,議壹議,由後半句“幾乎不留壹點痕跡”體會出“滑”字的匠心獨運、韻味無窮。

三、?合理拓展想象?促生別樣“練筆”

備課的時候,我特地找了很多頤和園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以及視頻資料來看、反復讀,品味。在處理十七孔橋壹段時,原本想找壹些橋上獅子的圖片來看,卻發現還沒有想象中的姿態那麽多。於是課堂上,先讓學生找到“姿態不壹”這個詞。然後拓展想象,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那麽妳想象會有什麽姿態?在表達的時候,通過教師巧妙地壹引:這麽多的獅子,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既鍛煉了孩子的說話能力,又拓展了孩子們的思維空間,同時也十七孔橋的獅子也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本節課剛抽到後,試講了兩次,其余時間都是在反復研讀教材,修改教案。壹節課下來,靜心沈思,也找到了不足之處。課堂上講到萬壽山那壹段時,孩子們從圖中找排雲殿的位置遲遲沒有找對,又讀過以後,仍然比較模糊。我想如果這堂課再重新上的話,在這個地方,我會從觀看排雲殿的位置入手,因為是從山下看山上,所以蔥郁的樹叢掩映住了排雲殿。如果站在佛香閣往下望,相信會看的很清楚。這樣來進行導學會更好。

緊張的課堂教學結束了,頤和園似乎已經學完了,我卻感覺意猶未盡,真想再去頤和園裏親自去體驗壹下,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去走壹遭,相信會別有壹番滋味!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篇4

《蝙蝠和雷達》是壹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和研究,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壹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弄清楚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明確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索的興趣。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能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壹、教師充當了與學生平等中首席的角色,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本著這樣壹條原則:深奧難懂的課文,我通過點撥、啟發等多種方法,理解透徹,汲取營養。比較簡單的課文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課文,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自學的興趣。本課屬於比較簡單扼課文,我的設計意圖就是引導學生自學。我認為本節課的課堂上,教師、學生與文本三者之間產生了***鳴。我參與學生的討論,檢查他們的正誤,與學生***同思考,參與他們的活動,創造了壹個師生***同學習的課堂氣氛,所以師生關系特別融洽。課堂上有笑聲,有掌聲,有爭論聲,書聲朗朗議論紛紛。課堂上學生自己解決第壹節課自己提出的尚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自讀、自想、討論交流、填寫教師設計的表格,自己找重點詞句,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己去板書等等,這壹系列的活動,教師只做問題的引領者,只起穿針引線,搭橋鋪路的作用。所以我認為教師充當了“與學生平等的首席”角色。

二、進行了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學習第三段時學生讀懂了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很高這個內容後,啟發學生找出表現蝙蝠飛行本領高的詞語“夜裏”“還能捕捉”“無論怎麽……都”“即使……也”。學習第五自然段試驗準備的句子中,從重點詞語“橫七豎八”“許多繩子”“許多鈴鐺”,體會出科學家工作的細膩。在第六自然段中理解“配合”體會嘴和耳朵的缺壹不可。在第七自然段中理解“反復”“終於”,體會科學家工作的艱辛,體會科學家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精神。學生理解後通過有感情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體會到作者語言的準確性,為習作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我通過指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是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訓練的表現。

三、利用電教手段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之壹是:理解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是壹個很抽象的問題,因為超聲波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利用播放視頻的方法恰到好處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視頻中設置上了超聲波向前推進和返回的線條是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的了直觀形象的畫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內課外相結合,為本單元的習作埋下伏筆。

學生理解課文後,讓學生交流匯報課前搜集的仿生學資料,既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有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在交流完仿生學資料後,我讓學生說說妳發現了那些動物的特殊本領,受到什麽啟發,想發明什麽?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為本單元的習作埋下伏筆。

生活中我們總喜歡把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但是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總喜歡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在教學中教材、學生被老師折騰得夠嗆。壹篇課文,幾百字而已,卻要解析出不知多少高深的東西,壹會兒是思想含義了,壹會兒是語言因素了,分析來分析去,壹篇幾百字的文章被肢解地七零八落,壹句句並不難於理解的句子總要讓學生說個體會到了什麽,讀懂了什麽?學生在課文課學得苦,教師也教得累,教學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語文教學要生動,要精彩,教材理解與創新這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內容挖掘深壹點,教學設計新壹點,有利於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但是如果超出這個度就會使語文學習的難度拔高,就會讓人望而生危!古人雲:大道至簡。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課,我們應刪繁就簡,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體現“簡約之美”。藝術的極致是簡單,語文教學要給孩子波紋壹樣、絲絹壹般的美感,就需要在“尋尋覓覓”之後的“簡簡單單”地教。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篇5

《海的女兒》是壹則童話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海的女兒,小人魚第壹次浮出海面救了壹位英俊的王子,並且深深地愛上了王子,為了能夠得到王子的愛,不惜勇敢追求,最後化成泡沫的故事。

課前我以童話故事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同學壹起交流安徒生的資料,拉近學生與筆者的距離,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由於課文篇幅比較長,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並且學生現在已經讀六年級了,有了壹定的預習能力了,所以上課伊始我采用開火車的方式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發現學生回家做了充分的預習,都能做的流利地朗讀課文。所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先粗略地交流壹下自己的讀書所獲即對課文有了哪些了解。我打破了以往的方式讓學生在瀏覽課文或者默讀課文,而是播放課件讓學生結合課件壹起回顧課文的幾個重要片段,說壹說哪個片段,環節最打動自己,說壹說自己從中體會到了什麽?也可以回到課文中有感情地朗讀文中感人的語句,進而幫助學生感受小人魚的善良、勇敢、執著。這樣既抓住了重點,又就節省了時間。通過小組討論課文的學文提示中的問題:小人魚經歷了那麽多的痛苦最後她成功了嗎?故事的結局讓妳感悟到了什麽?深刻感悟小人魚的美好品質。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從童話故事中品悟人物的品質或者蘊含的道理。接下來的環節我也沒有像以往壹樣讓學生再對壹篇課外的文章,而是以小組的形式交流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示。這樣可以增加學生課堂的.閱讀量。我還制作了課件,讓學生根據課件的圖片猜壹猜童話故事的名字,檢閱學生的閱讀量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後為學生推薦安徒生不用時期的不同代表作品。

本節課從備課到授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最令我滿意的環節是比壹比誰知道的童話故事多,學生結合課件猜童話故事的名字,有的同學真是幾乎都能猜對,而有的同學幾乎壹無所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如讓學生先在小組講故事,再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有的同學語言不夠精煉,概括能力不夠強,耽誤了壹些時間,沒能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交流展示中。今後我要重點培養學生概括表達的能力,力求語文課堂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