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其實是壹個人,並不是八個人,這個人就是朱耷,朱耷的號叫做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統?,後名耷。為明江西弋陽榮莊王朱奠壏九世孫。
朱耷通常將“八大山人”幾個字連在壹起寫,“八大”連起來就像是“哭”字,“山人”連起來就像“笑”,這樣的哭笑不得,他壹個皇室子弟壹下子過這樣的生活,對於生活正是苦笑不得,也表示了朱耷對於朱家江山的痛惜。?
擴展資料:
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壹代宗師。本名朱統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後削發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
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煉沈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
朱耷壹生坎坷,曾壹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朱耷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樣,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內北竺寺、普賢寺等地。當時詩人葉丹曾作《八大山人》詩壹首,描寫他在這裏的生活情況,“壹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誌,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八大長於水墨寫意,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則兩者兼而善之。
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並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如:《孔雀竹石圖》《孤禽圖》《眠鴨圖》《貓石雜卉圖》,以及《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並題圖卷》、《魚鴨圖卷》、《蓮花魚樂圖卷》、《雜花圖卷》《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
《大石遊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等,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
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朱耷的書畫有少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已不復得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