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臺上烏棲時意思是烏鴉棲息時分,姑蘇臺上的吳 宮還在宴飲享樂。
全詩:
《烏棲曲》唐 李白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漸高奈樂何。
鑒賞:
這是壹首詠史而暗寓諷喻的佳作。雖取古樂府舊題,但詩的內容與寫法卻大大翻新,故李白初至長安,賀知章便極賞此詩,說它“可以泣鬼神矣”(《本事詩》)。
詩從“姑蘇臺上烏棲時”寫起,突出點明了時間。“烏棲時”說明日色將暮,而下句的壹個“醉”字,則見出宮中行樂已久。樂已久,日將暮,則吳王與西施很可以停歌罷舞了。可是,“吳歌楚舞歡未畢”,明言行樂之人歡興未盡,樂猶不足;樂雖不足,無奈“青山欲銜半邊日”,面對西下的夕陽,吳王不免感到惋惜、遺憾;惋惜、遺憾之余,不禁生繼續行樂之想。
故為續未盡之歡,乃有下面夜以繼日之舉。不料“銀箭金壺漏水多”,夜間的光陰也消逝得如此之快!行樂的吳王開始焦急了,他“起看”秋月,而秋月已“墜江波”,東方漸白,天就要亮了。可他多不願意讓天這麽早就亮呀!天亮以後。
他那未盡之樂又怎麽辦?難道還能再繼續下去嗎?“東方漸高(皓)奈樂何!”在這無可奈何的嘆喟中,吳王內心那懊喪、悲哀之意緒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以此作結,含蘊不盡。此詩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勾畫了壹幅宮中行樂圖。吳王醉生夢死、追求享樂的行為,最終導致了他的徹底覆沒。
但這層意思,作者卻不明說,只是將從日到暮,從暮到夜、從夜到明的行樂過程壹壹寫出,並通過不同時間階段的景物變換,揭示出吳王因感覺時間流逝太快而產生的種種心理變化,從而讓人們在對歷史的深思中體味這些描寫的真正含意。誠如前人所說:“樂極生悲之意寫得微婉,未幾而麋鹿遊於姑蘇矣。全不說破,可謂寄興深微者。”(《唐宋詩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