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麽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麽寫的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月光曲》說課稿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月光曲》說課稿1壹、依據課標說教材:
《月光曲》是義務教育新課程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篇課文。教材的編排按專題組織單元,本文是單元主題為“藝術的魅力”中的壹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為他們彈琴,並即興創作了月光曲的故事。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讀後,既能讓人進入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無限的向往,又能對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愛戴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教學中,我依據課標理念,充分發揮文本的資源優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次活動,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預習課文,讀熟課文,學習字詞。基於此,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預設的本課教學目標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弄清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為:
1、探究貝多芬情感變化的原因。
2、感受音樂的旋律和魅力。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貝多芬樂曲音樂的魅力。
2、情境創設策略:主要通過PPT課件展示文章重點句段,並結合《月光曲》音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當中。
3、適時引導策略:因為本課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壹壹呈現文本內容,所以采用了以教師敘述相關文本,自然過渡的辦法,突出本節課的教學中心。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三個環節:
(壹)圖片激情,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貝多芬的照片,並通過感情敘述導入新課。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考慮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短,對第壹課時的學習不系統,在學生讀熟課文、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文章主人公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給聽者壹種融合的感覺。
(二)精讀探究,體會感情
1、敘述故事,領會“平靜”
教師敘述貝多芬演出結束後散步的情節,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當時輕松平靜的心境。之後教師在通過敘述貝多芬聽到有人斷斷續續彈自己的曲子,出於好奇,走近茅屋,聽到了對話——課件出示對話。
2、品讀對話,領悟“感動”
引導學生品讀人物對話,體會兄妹倆的互相體貼,並通過想象貝多芬的心理活動,體會兄妹倆的手足之情給貝多芬帶來的感動和他對兄妹倆的同情。
3、思讀語言,領悟“激動”
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完成了盲姑娘的心願,但他沒有馬上離開,又要彈壹曲,是什麽原因促使他這樣做呢?教師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找到盲姑娘的語言,課件出示語言,學生通過品讀,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理解,領悟貝多芬偶遇知音的激動心情及借助月光譜曲表達心情的現實。
(三)品讀揣摩,入畫悟情
劉勰曾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壹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寫《月光曲》內容的第九自然段,通過默讀思考、讀後交流、朗讀悟情、欣賞體會等活動,將《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情感***鳴。具體做法是:
1、默讀課文,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課文第九自然段的內容。學生自己默讀本段,並想象眼前出現了什麽畫面。
2、根據描述,展示畫面
根據學生描述,教師相機出示三幅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樂曲的旋律,並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喜歡讀哪壹處就讀哪壹處,教師通過激勵評價,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體驗,努力走進畫面描述的意境中去。
3、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學生閉眼想象。教師指導:在樂曲中妳好像看到了什麽或感受到了什麽?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皮鞋匠的聯想,拓寬思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4、激情敘述,總結下課。
本課的板書設計圍繞教學重點,按三條線索展開,分別由皮鞋匠聯想到的畫面、樂曲的旋律、貝多芬的心情變化組成,通過板書,既可以了解《月光曲》的旋律,也能使大家明確《月光曲》創作的原因。
《月光曲》說課稿2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月光曲》。
我認為,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壹堂課的關鍵,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壹些看法。
壹、說教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六年制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課文,位於本單元第二篇。這篇課文寫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鋼琴曲《月光曲》由來的傳說,本文讓我們知道貝多芬是壹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的表現手法有聯想、對話描寫等,使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於壹身;融傳說,美景,深情於壹體。
二、說學情
僅僅對於教材的分析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合理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
這是壹篇記敘性文章,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壹些記敘性的文章,對此類文本的特征已經有所掌握,所以在這壹課中,主要是結合閱讀課的課型特點,讓學生去讀、去感悟,通過對語言的品讀,去體會人物的特點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註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所以,要引導學生進行遷移運用,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以方法的指導為主,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五、說教學方法
創設情景法、合作探究法、朗讀體會法。
下面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壹個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我會采用情景導入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情境,提高審美情趣,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沈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在ppt上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然後示範讀,糾正字音。接著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明白文章所寫的是什麽內容,並概括《月光曲》譜成的過程。然後可以播放《月光曲》,讓學生們感受音樂之美,並且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調。
(三)深入研讀
在深入研讀這個部分,我會通過問題的引導、重點詞句的分析,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體悟作者精心營造的氛圍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去品析關鍵的句子和段落,然後深入體會其中包含的人物特征以及思想感情。賞析的重點設置為能夠表現人物情感的壹些語言描寫的句子,比如:“壹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壹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壹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妳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和“盲姑娘聽得入了神,壹曲完了,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壹首吧。’”這兩句話,都是語言描寫,這其中,表現了盲女的善解人意,表現了兄妹兩人都能夠為對方著想,也能夠讓我們從中看出貝多芬對貧苦人民的關懷,以及因為音樂而拉近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接下來,是更加深入的文章主題的探討,這壹個部分,我采用的是讓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閱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貝多芬譜成《月光曲》時的心情,從而體會本文所想要表現得主題:關愛貧苦大眾,熱愛祖國和人民。
(四)延伸作業
延伸和作業的內容我都以靈活生動的形式進行安排。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帶領學生總結文中所學,重申情感主旨,體會貝多芬的感情,然後訓練學生表達,讓學生以貝多芬的身份來寫壹段話,表達當時的感受,表達對兄妹二人的感情。這樣,不僅能夠檢查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我情況,檢驗學生學習效果,也可以在寫作能力方面讓學生得到訓練、提高。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采用對比式,旨在將本節課的關鍵點清晰有條理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明確的思路,因此對於本節課重點學習的“通過關鍵詞語理解來體會文章思想情感”這壹內容有更為深刻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