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嶽飛手下大將都有哪些人?

嶽飛手下大將都有哪些人?

嶽飛手下所有大將統計:

1:王貴,相州湯陰人,從嶽飛起兵。建炎四年( 1130 )戰宜興,敗郭吉;紹興元年( 1131 )隨嶽飛平定虔州盜賊;紹興二年( 1132 )隨嶽飛進軍郴州、桂陽監討曹成;紹興三年( 1133 )在袁州擊敗高聚、張成,殺獲甚眾。紹興四年( 1134 )從嶽飛戰漢上,收復襄陽、鄧州;紹興六年( 1136 )率兵收復偽齊盧氏縣、唐州、直逼蔡州。紹興十年( 1140 )從嶽飛北伐,克復鄭州、西京洛陽,在順昌大敗金兀術。累官承宣使,提舉嶽家軍壹行事務,中軍統制。紹興十壹年( 1141 年)嶽家軍歸隸樞密院,任鄂州禦前諸軍都統制。紹興十二年( 1142 )引疾辭職,改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福建路副總管等閑職。

2:張憲,從微隨嶽飛征戰,是嶽飛最心愛和倚重的將領,任嶽家軍同提舉壹行事務,前軍統制。紹興二年( 1132 )隨嶽飛在郴州破曹成,與王貴、徐慶招降曹成降卒 2 萬,在沅州擒獲曹成部將郝政。紹興四年( 1134 )嶽家軍收復襄陽六郡,張憲率本部攻克隨州,又與董先、王萬等收復鄧州。紹興十年( 1140 )金人敗盟,張憲與金兵戰穎昌、陳州、克復其城,與兀術主力戰臨穎縣,破其眾 6000 ,兀術夜遁,中原大震。紹興十壹年( 1141 )被誣謀反,下獄遇害,後贈寧遠軍承宣使。

3:嶽雲,嶽飛前妻劉氏之子, 12 歲從張憲征戰,軍中呼為贏官人。嶽家軍南征北伐,嶽雲每戰必從,手握兩柄鐵椎,重 80 斤,往往先諸將登城,數立奇功,嶽飛隱而不報。紹興四年( 1134 )隨張憲攻隨州、破鄧州、平長河,功在第壹,嶽飛不上奏。後銓曹辨功,遷武翼郎。紹興五年( 1135 )平楊麽,功又第壹,都督張浚得知其事,奏上遷資,嶽飛又不受。紹興十年( 1140 )嶽家軍北伐,嶽雲率背嵬軍戰穎昌,身受百余創,甲裳盡赤,以功遷忠州防禦使,帶禦器械。紹興十壹年( 1141 )與張憲同時被誣遇害 ,年僅 23 歲,後贈安遠軍承宣使。

4:徐慶,相州湯陰人,從嶽飛起兵,為嶽家軍重要領將。紹興元年( 1131 )平定白波寨叛兵姚達、饒青。紹興二年( 1132 )與張憲、王貴討曹成,降其眾 2 萬。紹興三年( 1133 )從嶽飛平虔、吉盜賊,率本部討彭友,又赴袁州擊高聚。紹興四年( 1134 )參加收復襄陽六郡戰役,與牛臯等攻克隨州,斬守將王嵩,又與牛臯戰廬州,擊敗金偽聯軍。紹興十年( 1140 )隨嶽飛北伐,克淮寧府,與張憲取得臨穎大捷。累官防禦使、嶽家軍統制 。

5:姚政,相州湯陰人,從嶽飛起兵,建炎四年( 1130 )與嶽飛殺建康留守司叛逃統制劉經,並有其軍。紹興三年( 1133 )任嶽家軍正將,屢戰有功。紹興九年( 1139 )任嶽家軍遊奕軍統制。紹興十年( 1140 )嶽家軍北伐,與張憲趕順昌援劉琦,戰臨穎獲捷。紹興十壹年( 1141 )任鄂州禦前諸軍統制。

6:寇成,嶽家軍馬軍統制。紹興六年( 1136 )與金人戰虢州,撫定商、虢等京西屬縣。紹興十年( 1140 )金人南侵,攻占臨穎縣;寇成與李山、徐慶、傅選隨張憲在臨穎東北與金人交戰,取得臨穎大捷。十壹月金人進犯鐵嶺關,寇成設伏於橫澗,突然出擊,大獲全勝。後因違犯軍律,被嶽飛撤職。

7:王經,嶽家軍後軍統制。紹興二年( 1132 )五月,嶽飛與曹成戰莫邪關,嶽家軍第五將韓順夫與曹成將楊再興作戰失利。正值王經率本部軍卒運糧到此,與前軍統制張憲合擊,大敗曹成軍,活擒楊再興。紹興三年( 1133 )隨嶽家軍赴饒陽與張俊會師,官至正任團練使。

招降將領。南宋初年社會動蕩,政局擾攘,潰兵盜匪遍野。朝廷無力控制各支軍事武裝,兵將驕悍難制,“諸軍動則潰,潰則盜,盜則招,招則官,反復循環,無有窮已”。各武裝集團潰散、火並之事常有發生,分合無定勢。嶽飛素以治軍紀律嚴明著稱,他的軍隊壹直比較穩定,許多潰散武裝集團紛紛投靠嶽家軍,成為嶽家軍中的招降將領,使其隊伍不斷壯大。主要有:

8:傅慶,衛州窯戶,原為杜充建康留守司統制戚方部屬,建炎三年( 1129 )戚方叛逃,嶽飛招撫其部眾,傅慶率軍歸降嶽飛,授嶽家軍前軍統制。建炎四年( 1130 )與王貴戰宜興,大敗郭吉;又隨嶽飛大敗叛將戚方。傅慶勇敢善戰 Z ,屢立功勛,但生性功自傲,屢次向嶽飛勒索財物,不喜嶽飛治軍嚴格,曾謀投劉光世軍,建炎四年( 1130 )十壹月為嶽飛所殺。

9:龐榮,原隸建康留守司為統領。建炎四年( 1130 ),叛將戚方殺留守司統制扈成,龐榮率眾赴宜興投嶽飛,被嶽飛任命為右軍統制。紹興三年( 1130 )隨嶽飛平定虔州盜賊,龐榮帶兵攻打賊寨。紹興十年( 1140 )隨嶽飛北伐,嶽家軍從郾城班師,龐榮率部屯駐德安府,防遏韓常、李成南侵。宣撫司罷,改任禦前諸軍統制。

10:楊再興,原為曹成部將,紹興二年( 1132 )隨曹成與嶽飛戰莫邪關,殺嶽飛之弟嶽翻和第五將將官韓順夫,後為張憲所擒,歸附嶽飛。紹興六年( 1136 )隨嶽飛征戰,率所部收復長水縣及西京險要之地,直逼蔡州,中原響應。紹興十年( 1140 )郾城之戰,單騎入陣擒兀術,兀術僅以身免。與金人戰臨穎縣,率 300 騎開路軍與金軍主力猝遇,戰於小商橋,殺敵 2000 余人,斬萬戶撒八李董及千戶數人,因寡不敵眾戰死。

11:梁興,原為河北太行山忠義社首領,屢次與金兵作戰,殺敵頭目 300 余人。紹興六年( 1136 )正月,梁興率百余人渡河歸嶽飛,被任命為湖北、京西宣撫司忠義軍統制。紹興十年( 1140 )七月,梁興會同趙雲、李進等渡河,破金兵於絳州垣曲縣,又捷於沁水縣,收復濟源、翼城縣;會合喬握堅克復趙州,嶽飛班師後,梁興仍留在河北抗金,收復懷、衛二州。紹興十壹年( 1141 )返回南宋,官至親衛大夫、忠州刺史,任鄂州禦前選鋒軍同統制。

12:孟邦傑,原為劉豫政權轄下權河南府尹,紹興八年( 1138 )率眾歸降嶽飛。紹興十年( 1140 )七月嶽飛北伐,遣孟邦傑經略西京、汝、鄭、陳、光、蔡諸州,以為應援。孟邦傑統制忠義軍馬收復南城軍,殺金兵 3000 余人,奪得器械無數,又乘勝收復永安軍,功勞顯著。

13:胡清,原劉豫偽齊政權右武大夫、成州團練使,馬軍統制。紹興八年( 1138 年),胡清率十余將歸附南宋,宋廷詔胡清等隸嶽家軍,任選鋒軍副統制。紹興十年( 1140 年)金兀術、韓常攻穎昌府,胡清與董先率所部守城,後與嶽雲裏應外合,夾擊金兵,殺其統軍夏金吾、擒千戶等 70 人,殺死金兵 5000 人,兀術遁走。

(三)撥隸將領。南宋四支大軍中,劉光世怯弱無能,張俊避事跋扈,韓世忠雖堅決抗金,但軍隊數量最少,僅能自保,只有嶽飛忠心報國,嶽家軍兵精將強,成為朝廷的壹支王牌勁旅,只要邊防軍情緊急或內地寇盜充斥,必調嶽家軍應付戰事,並撥隸壹部分當地軍隊歸嶽飛指揮。高宗甚至有時心血來潮,詔嶽飛“中興之事,朕壹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余並受卿節制。”有些將領戰事結束仍回歸本司,但有相當部分兵將則因之編隸嶽家軍中,成為嶽家軍中的撥隸將領,從而也壯大了嶽家軍。主要有:

14:傅選,原為江西制置大使司統制官,紹興三年( 1133 )拔隸嶽飛,任嶽家軍統制。紹興三年( 1133 )正月,與徐慶往筠州平定叛兵李宗亮、張式部,殲其軍。紹興五年( 1135 )從嶽飛平楊麽,屢敗楊麽水軍。紹興六年( 1136 ),金兀術聯合偽齊劉麟大舉南侵,傅選與王貴、董先將兵 2 萬在唐州拒敵,奪馬 5000 匹,降敵 3000 人,擒獲敵將數人。紹興十壹年( 1141 )荊湖宣撫司罷,改任鄂州禦前背嵬軍同統制。

15:牛臯,汝州魯山人,先隸京西制置使翟興為射士,後隸東京留守杜充,以功遷榮州刺史、留守司中軍統領。累遷果州團練使、和州防禦使、安州觀察使,除蔡、唐州、信陽軍鎮撫使。紹興三年( 1133 )李成南侵,牛臯失鎮,宋廷詔隸嶽飛。任嶽家軍中部統領,紹興四年( 1134 )破隨州,復襄陽,又與金人戰廬州,皆獲勝捷。紹興五年( 1135 ) 平楊麽,除武泰軍承宣使,升湖北、京西宣撫司左軍統制。紹興十年( 1140 )嶽家軍北伐,牛臯出兵沛、許,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紹興十壹年( 1141 )宣撫司罷,改任樞密行府提舉壹行事務、鄂州禦前左軍統制。紹興十七年( 1147 ),被鄂州禦前諸軍都統制田師中毒害。

16:李道,相州湯陰人,早年從宗澤抗金,澤死隸襄陽鎮撫使桑仲,任副都統制、知隨州。累官武義郎、合門宣贊舍人.武義大夫,遷榮州團練使,授鄧隨鎮撫使。紹興三年( 1133 )李成南侵,李道移軍江州,詔隸嶽家軍,任選鋒軍統制。紹興四年( 1134 )隨嶽飛北復六郡,克唐州、襄陽諸郡,積官復州防禦使、果州觀察使。紹興十壹年( 11 41 )加中侍大夫、武勝軍承宣使,鄂州禦前諸軍統制。紹興三十二年( 1162 ) 與金人戰光化軍,以外戚功拜慶遠軍節度使,卒贈太尉,進封楚王。

17:董先,河南洛陽人,建炎中從京西制置使翟興抗金,權任商虢鎮撫使,後偽降劉豫,旋歸南宋。紹興三年( 1133 )因李成南侵失鎮,詔隸嶽飛軍,任踏白軍統制。紹興四年( 1134 )攻京西,克鄧州;紹興六年( 1136 )與王貴取盧氏縣,戰唐州、蔡州,皆大捷。紹興十年( 1140 )隨嶽飛北伐,從牛臯、傅選等戰漢上,以功除正任承宣使;與王貴、嶽雲戰穎昌,再克金兵。紹興十壹年( 1141 )宣撫司罷,先後任鄂州禦前諸軍統制、侍衛親軍步軍統制等職,紹興二十六年( 1156 )卒。

18:趙秉淵,原為江南西路兵號鈐轄,屯兵洪州。紹興元年( 1131 )嶽飛移軍洪州平盜,乘醉毆擊趙秉淵,幾乎斃命。紹興三年( 1133 )嶽飛奏乞為制置司屬官,任勝捷軍統制。紹興五年( 1135 )隨嶽飛平楊麽。紹興十年( 1140 )從嶽飛北伐,閏六月張憲克陳州,命趙秉淵權知軍州事。紹興十壹年( 1141 )後任鄂州禦前諸軍統制。

19:李山,原為江西安撫大使司統制官,紹興三年( 1133 )嶽飛除江西沿江制置使,奏乞李山軍歸隸,任為破敵軍統制。李山等歸嶽飛後,嶽家軍始初具規模。紹興十年( 1140 )金人敗盟,李山與張憲出兵臨穎東北,破金兵 6000 。紹興十壹年( 1141 )偽齊將李成侵廬州,李山與牛臯、徐慶救援,配合劉鋪大敗李成部將孔彥舟。宣撫司罷,任鄂州禦前破敵軍統制。

20:郝晸,原為湖南安撫司統制官,從荊南制置使王(王燮)討湘寇,不稟號令。紹興五年( 1135 )嶽飛赴湖湘平楊麽,詔令撥隸嶽家軍,任中軍副統制。紹興六年( 1136 )與王貴、董先攻盧氏縣,克之;又與偽齊西京留守司統制郭德等戰鄧州,生擒郭德,招降 1000 余人,獲馬 500 匹。紹興十年( 1140 )六月隨嶽飛北伐,率所部赴京西援李興,收復西京。

21:王俊,原為東平府雄威將,以告訐補本營副都頭。靖康元年( 1126 )與金人戰汴京,以功補成忠郎。紹興五年( 1135 )任湖南安撫司統制官,從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王(王燮)討楊麽無功。嶽飛平湖湘,宋廷詔王俊隸嶽家軍,任前軍副統制。此後數年無功不遷官。紹興十壹年( 1141 )希朝廷旨意,誣告主將張憲謀反,是制造嶽飛冤案的主要幫兇,以此升正任觀察使。

22:李興,原為河南府兵馬鈐轄,知河南府。紹興十年( 1140 )偽齊將李成南侵,李興率軍抵抗,後撤至永寧白馬山。嶽飛奏乞李興歸隸嶽家軍,朝廷詔允,嶽飛差李興兼湖北、京西宣撫司左軍統制。嶽家軍北伐,李興率所部戰河南府,又戰永寧軍,皆獲勝捷。

?軍中幕僚。嶽家軍攻必克,戰必勝,除軍隊本身具有強大戰鬥力外,重要原因就是用謀致勝。嶽飛不但以善於用謀著稱,而且註重收羅人才,因此嶽家軍中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紹興六年( 1136 ),嶽飛奏乞辟幕僚二十員;“欲乞差參謀、參議各壹員,主管機宜文字壹員,書寫機宜文字壹員,幹辦公事六員,準備差使八員,點檢醫藥飲食二員。”因幕僚前後流動性較大,難以全部記述,茲舉其要者敘之。

23:孫革,原為嶽家軍將領,紹興四年( 1134 )因嶽飛奏請,以承信郎、神武後軍準備差遣遷右承務郎、簽書襄陽府判官廳公。事後換文資左朝散郎,任嶽家軍幹辦公事。紹興十壹年( 1141 )宣撫司罷,奉祠居行在,後出為興化軍通判,被誣為嶽飛書寫咨目通書張憲謀反,除名勒停,送尋州編管。

24:黃縱,北宋末年進士,補從事郎。紹興初上所著兵論,為嶽飛所賞識。紹興五年(1135)嶽飛討楊麽,辟為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赴楊欽水寨撫諭,說降楊欽,以功授昌州文學。紹興七年( 1137 )提出北伐計劃,聯絡河北,平定中原。嶽飛被害後,黃縱受到牽連,屏歸田裏。

25:於鵬,原為嶽家軍將領。紹興四年( 1134 )從嶽飛戰漢上,以功遷武顯大夫。紹興六年( 1136 ) 因嶽飛奏請,權知鄧州,遷武功大夫、辰州刺史,兼合門宣贊舍人。紹興八年( 1138 )用嶽飛奏乞換文資右朝散大夫,任嶽家軍幹辦公事。紹興十壹年( 1141 )以右朝議大夫、直秘閣除廣西路安撫司參議官,被王俊誣告替嶽飛通書張憲軍中謀反,除名送萬安軍編管。

26:胡閎休,開封人,北宋宣和初年為太學生,著兵書二卷。靖康初應試兵科,中優等,補承信郎。金兵圍攻汴京,胡閎休分地而守;二帝北遷,從辛道宗勤王。宋室南渡,胡閎休以忠義進二官。湖湘盜起,著《致寇》、《禦寇》二篇,主招討並用,被嶽飛辟為招討司主管機宜文字,以平楊麽功進成忠郎。嶽飛被誣,胡閎休杜門佯疾 10 年卒。

27:李若虛,湖北京西路宣撫司參議官。紹興六年( 1136 )因嶽飛奏請,除提舉京西南路常平、茶鹽司公事,兼權轉運、提刑司公事。紹興七年( 1137 )因臺諫言罷監司,仍為嶽飛宣撫司參議官。紹興十年( 1140 )嶽家軍北伐,高宗派李若虛赴嶽飛軍前議事,於德安府見嶽飛,諭上旨班師,嶽飛不從。李若虛甘願獨當矯詔之罪,支持嶽飛北伐,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紹興十壹年( 1141 )改任司農卿,隨即出知宣州。嶽飛死後受到牽連,紹興十二年( 1142 )落秘合修撰,勒停官職,送徽州編管。

28:薛弼,溫州永嘉人,北宋政和二年( 1112 )進士,任杭州教授,監左藏東庫。與李綱議守京城,遷光祿寺丞,改湖南轉運判官。嶽飛討楊麽,薛弼建議造木筏斷其水路,以草塞其上流,破楊麽水軍之所長,湖湘底定,以功遷直秘閣。紹興六年( 1136 ),由直徽猷閣、知荊南府除任湖北、京西宣撫司參議官。紹興七年( 1137 )嶽飛離軍,安撫嶽家軍,赴廬山促嶽飛復職。紹興八年( 1138 )三月除戶部侍郎,離開嶽家軍。嶽飛之獄即興,薛粥因與秦檜有舊,未受株連。後經略福州,知廣州,擢敷文閣待制卒。

29:朱芾,古文殿修撰,湖北京西路宣撫司參謀官。紹興十壹年( 1141 )四月充敷文閣待制,出知鎮江府。紹興十二年( 1142 ),右諫議大夫羅汝楫論朱芾任參謀官而不能阻止主帥嶽飛之異謀,落職罷郡,責授左朝奉郎,軍器少監,邵武軍居住。

30:張節夫,河朔安陽人,豪邁尚氣節。紹興元年( 1131 )任湖東安撫司錢糧官,劇盜曹成侵擾湖東,安撫使向子湮遣張節夫去曹成營議事,節夫遁去。後為嶽飛幕客,積功左宣教郎。紹興九年( 11 39 )金朝歸還南宋河南地,朝廷與金議和,嶽飛命張節夫撰文,指陳議和不可恃,願率軍收復中原。紹興十壹年( 1141 )宣撫司罷,奉詞居行在,以臺諫論,出為南劍州通判。紹興十二年( 1142 ) 勒停官職,送鄰州編管。

嶽飛手下猛將誰最厲害

第壹名,張憲,用斧頭槍,武功高強。帥氣,灑脫大方,有計謀,有膽識,是嶽飛的朋友,親信,生死之交。

第二名,楊再興,楊家鐵槍。武功卓絕,自信,勇毅過人,曾與嶽飛壹戰再戰,殺死嶽飛弟弟,後為嶽飛所收,血戰小商河,慘烈而死。

第三名,王貴,雁瓴刀。嶽飛結拜大哥,謹慎,細致,是嶽飛管家式人物,在軍中地位僅次於張憲。這是壹個復雜的人物,文中有重要章節描寫,與嶽飛之死也有直接關系。值得認真刻畫。

第四名,徐慶,狼牙棒,排名嶽飛之後,老三。是個粗人,強力,暴躁,口無遮攔,但對嶽飛忠心耿耿,對朝廷不放在眼裏。是嶽飛大將中的強硬派,曾不斷鼓動嶽飛擁兵自立。

第五名,嶽雲,使雙錘,神勇無比,負責軍中機密文字,在戰場上是銳不可擋的少年將軍。性格沈勇,與張憲壹同被害。

第六名,姚震,水火鐵棍,性幽默,喜與徐慶鬥嘴,嶽飛娘家侄兒,長於步戰,天生神力,長隨嶽飛左右,是背嵬軍主力戰將之壹。

第七名,吉青,嶽飛收服的流匪頭目,背嵬軍主力戰將之壹。

第八名,牛臯,不得不寫的傳說中的人物,其實在歷史上作用不大,只是嶽飛壹名普通部將而已,考慮民間影響,可加重其在小說中的地位。歷史上此人曾投降偽齊,後歸正投奔嶽飛,貪酒好財,曾被嶽飛處理,嶽飛被捕後沒有出賣嶽飛,但在嶽飛死後繼續領兵,最終為秦檜毒死,原因可能與嶽飛有關。

第九名,董先,此人在歷史上的形象與民間傳說完全不壹樣,是牛臯的好友,自偽齊歸來投在嶽飛部下,好財利酒色,為嶽飛所不喜,後出賣嶽飛,成為張俊查處嶽飛的重要證人。嶽飛死後繼續領軍,病死於鄂州,官至節度使。

第十名,王雕,歷史上原名王俊,此人之所以可被稱為嶽飛手下大將,因為他竟然做到了張憲副手的職位,此人出現較早,靖康年間即屬範瓊,範瓊被張德遠捕殺後,王俊歸受李綱領導圍殺楊麽,後嶽飛平楊麽,王俊歸嶽飛,此人刁滑無能,生性險薄,俗名王雕兒,但可能有後臺,所以嶽飛不得不用。最後嶽飛被罷兵權後,王俊首先告發嶽飛,慘案釀成。此人最後竟得以善終。個人懷疑他是張俊安排在嶽飛軍中的臥底。

算起來,嶽飛也很悲涼,跟隨他的這十名猛將,後來竟然有三四名出賣了他。英雄不易,小人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