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1、三從
“從”有多重含義——聽從、隨從、服從、跟從等意思。被要求遵從三從道德的婦女不能自專、自主(物化女人),必須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為女孝,為妻賢,為母良。
2、四德
最初是對宮廷婦女的四種必備的修養——德行(德)、言辭(言)、容貌(容)、技藝(功)的培訓和修養,包括了傳統“婦學”四項教育內容,所以儒家稱作“四教”,又叫“四行”。
本起源於宮廷婦女教育,屬於“陰禮”(婦女遵守的禮儀)、“陰職”(婦女擔負的職責),不久擴展到上層家庭對承擔婦女角色的修養。
三從四德評價:
在封建社會裏,三從四德,對於女性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約束力,是男人選擇女人的壹個重要的標準。但其對婦女偏狹的行為進行了限制,男女地位應該平等對待,拼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三從四德,是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是為適應父權制家庭、維護父權、夫權、家族利益需要,根據"男尊女卑"的原則,過分地要求婦女在思想品德、言語舉止、儀容態度要嚴格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
男女應建立在平等待遇的基礎上,才能在家庭生活中和睦相處,社會在發展進步,拼棄舊有的禮教,吸收好的品德及修養。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三從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