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通過教案設計原理和方法的學習、運用,可以培養有關人員科學思維的習慣,提高他們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壹)

 我的信念

 瑪麗·居裏(?)

 教學目標

①理解課文內容。

 ②了解居裏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實而富於哲理的語言

 教學重點

 ①梳理課文內容。

 ②歸納居裏夫人的人格特點。

 ③品味平實且富於哲理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預習課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裏夫人的有關資料。

 教學設計

 壹、導入

 同學們,說起居裏夫人,我們大都知道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推動了核科學的發展。但關於她的人格,也許我們知道的並不多。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像居裏夫人這樣壹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壹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壹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的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今天我們來學習居裏夫人的自傳體散文《我的信念》,或許對居裏夫人的人格魅力,有壹個更全面的了解。

 二、研讀課文 (疏通文意,品味語言,識記字詞。)

 1、教師導學

 本文內容龐雜,頭緒紛繁,重在梳理。教師應引導學生首先按順序搜集、篩選信息,而後概括綱要,最後歸納整理。這樣,舉壹綱而萬目張,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①默讀,搜集、篩選信息

 讓學生獨立默讀、思考,試著讓學生用四字短語歸納居裏夫人的行為特點。

 討論歸納:

 堅忍不拔 樹立信心 執著勤奮 集中目標 獻身科學

 探討真理 生活簡單 重大發現 保持安寧 不圖財富

 珍惜時間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熱愛生活 沈醉科學

 ②概括綱要,歸納整理

 (全班討論,將有關信息分門別類,從而分析居裏夫人的.人格魅力。)板書:

 探討真理 保持安寧 集中目標

 思想理念{不圖財富 環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態度{樹立信心

 沈醉科學 珍惜時間 堅忍不拔

 執著勤奮

 2、重點研讀

 ①研讀內容

 指導學生重點研讀有關詞語、句子、語段,品味平實而富於哲理的語言。教師應讓學生自己找出相關內容,采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討論解決。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考題備案):

 a.“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中的“某種力量”指什麽?

 b.解釋“在科學方面我們有對事業而不是對財富的興趣”的含義。

 c.“我們都認為不能違背我們純粹研究的觀念”中“純粹研究的觀念”指什麽?

 d.“人類需要講究現實的人……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壹句,“講究現實的人”是什麽人?“夢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麽?從哪壹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這樣的“夢想家”?

 e.“我的惟壹奢望是在壹個自由國家中,以壹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換成“希望”?為什麽?

 f.“在他猝然長逝以後,我便學會了逆來順受。”聯系上下文,談談“逆來順受”在句中的確切意思。

 g.為什麽作者說,科學家也應當是“壹個小孩兒”?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態?

 h.“我從沒把這種權益視為理所應當”中的“這種權益”指什麽?

 問題設置比較多,教師可根據需求取舍。

 ②品味語言

 a.教師指導學生體會、品味語言。理解這種樸素而平實的語言風格。不重文采,而重寫實,是傳記類作品的特點。如果學生感到有難度,教師可引導學生與文學作品語言作比較,就容易理解了。

 b.找出課文中帶有哲理性的句子,試著進行賞析。

 參考:

 ◆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類需要講究現實的人……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

 ◆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

 ◆壹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壹個技術人員,而且是壹個小孩兒。

 三、教師小結

 讀了這篇文章,就如同與偉人對話。我們深深地被居裏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動。如果說我們過去沒有生活目標,現在我們明確了人生;如果說我們過去壹味貪圖安逸,現在我們學會了艱苦;如果說我們過去只能依賴他人,現在我們懂得了奉獻;如果說過去我們意誌薄弱,現在我們擁有了信念。讓我們在居裏夫人的光輝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獻給人類的進步事業。

 四、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居裏夫人放棄了鐳的專利,卻兩次成為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對此,妳怎麽看?寫成300字的小文章。

 五、教後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二)

 《論語》十則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壹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壹、導入

 中國是壹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壹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壹。

 2、《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壹部書,***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二、研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後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後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註意的問題,(或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並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例)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麽?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麽?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並分別說明理由。 (例1: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例2: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妳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壹點?為什麽?

 ◆在學習生活中,妳在哪壹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後有何打算?

 三、作業

 ①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壹題。

 ②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壹、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二、探究學習後五則:

 ①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探究第壹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麽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壹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幹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麽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妳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麽人、什麽事。

 三、小結

 現代社會壹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壹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嶽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積累、拓展

 1、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並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後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並板書:死而後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2、背誦課文

 五、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註明出處、含義,並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六、教後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三)

 綜合學習:漫遊語文世界

 活動目標

 ①通過此次活動,溝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註意生活中的語文現象。使學生充分認識語文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②引導學生搜集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初步樹立漢民族***同語的規範意識。

 ③通過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寫出自己對社會生活中語文運用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活動重點

 ①搜集語言現象並歸類整理。

 ②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①布置任務,學生分組。學生可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進行。

 ②搜集調查資料,分組篩選、梳理,把同屬於壹類型的資料編在壹起。

 活動過程

 壹、導入

 通過壹個有趣的廣告闡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有這樣壹則奶粉廣告:“沒有加進什麽,不過提出水分。” 這則廣告從反面人手,從具體的制作過程人手,用形象的語言來表示,在壹句“沒有加入什麽”表現了產品之純,後壹句用“不過”急轉,進壹步表現出產品純還不夠,還必須沒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語言簡練,12個字中有轉折,有波瀾,文字淺顯但具體形象,初看語不驚人,細品則回味無窮。

 二、出示活動目標

 四個小組分別展示

 ①廣告集錦:

 信心型 功用型 對比易記型 超常搭配型……

 ②校園風:

 精選校園流行語,如: 哇噻—— 酷斃了! 帥呆了!

 ③口語薈萃:

 選取有代表意義的方言整理分類,與普通話對比並尋找規律。

 ④街頭巷尾:

 將店名、招牌、標語的用語分類,闡明自己觀點。欣賞優秀的店名如家樂福。

 ⑤網絡語言:7456、886、青蛙、大蝦等。

 根據語言形式分為四類:文字、數字、英文字母、符號;闡述網絡語言的迅猛發展對母語的沖擊,初步思考其優缺點。

 三、教師總結

 ①充分肯定同學們的實踐,對於同學的思考給予高度贊譽。

 ②布置作文,任選壹題,按照要求寫作。

 四、活動小結 -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資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園和社會生活中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溝通了課堂內外,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