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仕:官是指成為仕宦,出來做官,與“入仕”相對(入仕是指入朝作官),都是當官的意思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出處與詳解:
唐 ·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誌於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聊以吾子之行蔔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譯文:
燕趙壹帶自古就稱說多有慷慨重義、悲壯高歌的豪傑之士。董生參加進士考試,接連幾次未被主考官錄取而不得誌,懷抱著傑出的才能,心情憂郁地想去燕趙地區(謀職)。我料知他此去壹定會有所遇合,(受到賞識)。董生努力吧!
說起來像您這樣不走運的,如果是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珍惜的,更何況燕趙之士出於他們的本性呢!可我曾聽說風氣隨著教化而改變,我怎麽能知道那裏現在的風氣跟古時說的有什麽不同呢?姑且憑您這次的前往測定壹下吧。董先生要努力啊。
我由您的事有所感想。請替我憑吊望諸君的墓,並且留心觀察壹下當地的集市,還有過去(像高漸離壹類)屠狗的人嗎?替我向他們致意:“當今聖上英明,趕快出來做官為國效力吧。”
擴展資料
宋代官吏致仕(辭官)後的待遇:
1、官吏致仕後的俸祿待遇和賜物。宋代致仕官員經過朝廷正式批準後,便可領取原俸祿的壹半以維護正常的生活。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於有功之臣,宋朝規定可從優給全俸歸養。朝廷還定期賜給壹些官吏實物,作為官吏致仕待遇的補充。
2、升官晉階。官吏致仕後,都升轉其本官階壹階,稱為"加轉壹官"。如果得到皇帝的特許,還可以升轉幾階。如仁宗時宰相張士遜致仕時,經皇帝特批,升轉了七級,從兵部尚書壹下升到太傅之位。己經致仕者,每逢朝廷舉行大禮、皇帝登基、慶壽等活動時,仍然可以升轉官階。
3、蔭補待遇。"蔭補"制度規定,四品以上文官和六品以上武官致仕時,還可以按照官品的高低蔭補(授給)其三至壹名近親子弟中、低級官銜。五品到七品的文官和七品武官,致仕時也可蔭補壹名近親。恩萌子孫的特殊政治待遇,實際上是壹種變相的官位世襲。
4、致仕後的官吏可以向朝廷要求"恩例"。"恩例"為官員退休時可自己"陳乞",即提出申請,說明自己還有什麽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壹般情況下政府都是給予幫助解決的。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