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的構造簡單,只有矛頭、矛柄兩部分,長矛長度壹般為5~6米,主要由步兵使用。矛頭分為“身”和“骱(jiè)”兩部分。
矛身由矛頭,柄和柄末端的激組成,中部為“脊”,脊左右兩邊展開成帶刃的矛葉,並向前聚集成銳利的尖鋒。“骸”是用來連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細便於裝柄。
矛是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進攻性武器,是戰爭中常用兵器。長柄,有刃,用以刺敵它與戈、戟、殳、弓、矢並列為“五兵”。
盾,用於進攻時防禦。文獻中也稱為“幹”,可以掩蔽身體,防衛敵人的兵刃矢石的殺傷,早期的盾都用木、皮等材料制作,表面塗漆,形狀多呈長方形或上窄下寬的梯形,長度壹般不超過三尺、盾高壹般有60多厘米,寬約45厘米,表面塗漆,並常繪有精美的花紋。
盾的作用為戴在手臂上或用柄握在手中的壹塊寬的護甲(如用金屬、木頭或皮革做的),過去壹般在戰場上或單人格鬥中用以護身(如防矛、箭或劍刺)。通常和刺殺格鬥類兵器,如刀、劍等配合使用。
當時,盾作為軍中主要的防護器具,車戰時用專人執幹,以蔽遮刺兵和矢石;在防禦戰中,城頭上溫設盾櫓,防禦敵人自城下射上來的飛石和箭。通常左手持盾以掩蔽身體,防衛敵人刃矢石的殺傷,右手持刀或其他兵器擊殺敵人,二者配合使用。
擴展資料:
長矛在古代戰術中最出名的當數由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改良的“馬其頓方陣”。這個幾近堅不可摧的方陣使亞歷山大指揮下的軍隊所向披靡,使其從歐洲出發征服了波斯、中亞和印度的部分地區;直到被羅馬帝國軍隊挫敗前該戰術壹直是古代希臘軍隊用以對付敵人的主要手段之壹。
盾牌的種類:
長牌:為步兵所用。式樣多為長方形,可以掩護身體,防止敵人的兵刃矢石所傷。通常與刀、劍等兵器配合使用。
手牌:古代步兵旁牌的壹種。手牌長五寸七尺,當中窄面兩頭寬。中窄處為壹尺,兩頭寬處為壹尺三寸。它以白楊木或松木制成,輕便而堅實。其正面繪有虎形彩繪,後面有把手。可供攜帶。
旁牌:即盾,傍牌的別名。木質,皮革裹束,騎兵為圓形,步兵為長形。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