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在“甘蔗林-青紗帳”詩中,詩的第壹節和最後壹節是相同的,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在“甘蔗林-青紗帳”詩中,詩的第壹節和最後壹節是相同的,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形成前後照應,加強抒情效果。

詩作以設問開篇,賦予甘蔗林、青紗帳濃厚的感情色彩,展開聯想和遐思。緊接著的三節比較了它們的相同和不同點,將詩情推進壹步,深化壹步,為後面回憶昔日的革命鬥爭生活作好了過渡。下面用八個“可記得”的排比句鋪敘,把讀者帶到了青紗帳裏的革命鬥爭生活,回顧了老戰友們在極其艱難的環境裏樂觀向上的革命氣質,並且以“高粱稭比甘蔗還要香甜”,北京、上海“都不如這高粱地更叫人留戀”來突出戰爭年代那種不畏艱難困苦、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第九節和第十節,把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托物詠誌,點明主題,號召戰友們“喚回自己的戰鬥的青春”,“駕馭任何險惡的風雲”。最後壹節重復第壹節,但給讀者帶來和第壹節不壹樣的感受。第壹節主要是為了引起遐思和聯想,最後壹節是為了加強讀者對詩情的體會,同時使抒情更含蓄有味,使結構更加嚴謹、統壹。

作品賞析:

《甘蔗林——青紗帳》寫於1962年的3月至6月。由於“大躍進”的錯誤和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60年代初我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同時又面臨著復雜的國際環境。這對全國人民來說,是壹個嚴峻的考驗。當時有很多作家用不同的文學體裁來抒發自己對時代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態度。詩人郭小川有著自己的藝術個性,他總是從革命戰士應有的人生哲學和精神狀態的角度回應時代的要求,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思考。在這首詩裏,他表現出了樂觀向上的革命英雄主義的豪情。

1962年春天,長期在北方戰鬥過的詩人來到祖國東南沿海,見到壹片片濃蔭密布的甘蔗林。也許是因為外觀上的相像,他想到了北方的青紗帳。這本是南北兩種普通的植物,但被詩人賦予了美妙的詩情。他從南方的甘蔗林想到了北方的青紗帳,又從北方的青紗帳想到南方的甘蔗林。它們分別是兩個時代的象征。甘蔗林“香甜”而又“嚴峻”,是今天幸福生活的象征,青紗帳“遙遠”而又“親近”,是昔日艱辛的革命鬥爭歲月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