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後,在距離淄博不遠的高密,有壹個愛聽故事的孩子。這個孩子從小聽祖父母講了太多的鬼怪故事,在他們講的那些故事中,似乎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有變化成人或具有控制人的意誌的能力。那些聽老人講鬼故事的黑暗夜晚,成了這個孩子最初的文學天堂。
這個山東高密出生的孩子,就是莫言。莫言長大之後讀的第壹本小說,就是蒲松齡先生的《聊齋誌異》。莫言曾在2006年寫了壹部《生死疲勞》,借以向蒲松齡先生致敬。今年的這本《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也同樣是向蒲松齡先生致敬的書,書的最後有壹篇代跋,題目就是《從學習蒲松齡談起》,可見蒲松齡對莫言的影響之大。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壹***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奇奇怪怪的動物、奇奇怪怪的人、奇奇怪怪的事。每個部分有6個故事,***18篇,全部是獨立的短篇小說。
橋頭村的李木匠養了壹條黑狗,壹人壹狗相依為命。這壹天,李木匠被收稅員罰了錢,用僅剩的10元錢打了酒買了肉。回到家之後,去幫鄰居救了個小牛犢,回來就發現肉沒了。李木匠很生氣,咬定了是狗吃了他的肉,用大木棍把狗給打了。
狗被打暈了,起來之後,離家出走了。有壹天中午,李木匠正在午睡的時候,恍惚間看到狗拖著壹根高粱稭來量木匠的身體。
再後來,李木匠與狗在郊外相遇了,狗發狠了似的想要咬死李木匠,李木匠為自保,把狗殺了。
原本相依為命的壹人壹狗,最後卻落得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如果李木匠當時不打狗,它是不是也不會那麽恨主人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肆意傷害對方,早晚會把感情消耗光的。
膠州北鄉有個女孩叫燕燕,她容長臉兒,細眉高鼻,雙眼細長,雙臂修長、腰肢纖細,是個美人。燕燕有個哥哥,是個啞巴。燕燕的母親與鄰村的麻子洪喜的母親商量好,將兩家的女兒交換,給兩家的兒子做媳婦。
新婚當天,燕燕看到丈夫滿臉的麻子後受了刺激,開始逃跑,整個高密東北鄉的男人們都出來抓她。當她跑到壹片麥田裏的時候,突然像蝴蝶壹樣飛了起來,所有人都追不到她。後來,燕燕降落在村東老墓田的松林裏。
村裏尊長鐵山爺爺來了,他說:“要解決這個事,壹是去把她娘找來,以洪喜的妹妹楊花做要挾,讓燕燕娘把她勸下來;二是去做弓箭,實在不行就用武力;三是找政府,因為燕燕跟洪喜是合法婚姻,政府得管。”
燕燕娘來了之後對她說:“娘知道妳心裏委屈,但這是沒有法子的事……妳要是不下來,咱也留不住楊花,那樣的話,咱這家子人就算完了……”燕燕無動於衷,於是大家決定用箭射殺燕燕。
當燕燕中劍從樹上掉下來之後,眾人都走了。甚至她的媽媽都沒來看女兒最後壹眼。
在經濟條件不富足的時候,女兒往往是被家族犧牲的那壹個。即使在現代社會,要求女兒放棄自己的生活來支撐兒子的父母也大有人在。《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安家》中的房似錦都是鮮活的例子。
村裏的兩群小孩打架,在膠著的時候,突然出現了壹個黑衣人,對“我”說了很多有哲理的話。
比如:“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話語’。妳千萬別想借說話的機會來表現妳的所謂個人風格或是雄心壯誌,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傑像妳壹樣被自己的話逼上了不歸之路。”
比如:“當面吹捧任何人壹個人,其結果與亂發誓言是壹樣的,都將受到話語的懲罰。吹捧壹個人,不如吹捧壹頭奶牛,因為吹捧壹頭奶牛可以讓奶牛多下奶,而吹捧壹個人,卻什麽都得不到。”
再比如:“真正愚蠢的並不是智力低下,真正的愚蠢是抱怨,是諉過於他人、諉過於社會。”
互聯網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言做刀子來“殺人”,之前上海的那個托外賣小哥給父親送飯的女兒,就是被那些有毒的語言逼得走上了絕路。如果我們每個人對語言都有敬畏之心,不隨便亂“說話”,也許能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這是壹本奇怪的故事集,可是故事裏那些奇怪的人和事,可能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裏。這是壹本很魔幻的故事集,可是細品又讓人覺得很真實。也許真的只有莫言先生那麽大的腦洞才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