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孔子對魯國樂官談論演奏音樂的道理說:“奏樂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開始演奏,各種樂器合奏,聲音繁美;繼續展開下去,悠揚悅耳,音節分明,連續不斷,最後完成。”
“翕如也”意思是:聲音繁美。“純如也”意思是:悠揚悅耳。“皦如也”意思是:音節分明。“繹如也”意思是:連續不斷。
讀音:“翕”讀xī。意為合、聚、協調。“純”讀chun。意為美好、和諧。“皦”讀jiǎo。意為音節分明。“繹”讀yi。意為連續不斷。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論語·八佾》。
擴展資料: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是壹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壹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壹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百度百科—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