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匿拼音怎麽讀

匿拼音怎麽讀

“匿”字拼音為nì,?部首為匚,筆畫為10畫。

壹、釋義

1、隱藏,躲藏。

2、(形聲。從匚(xǐ),若聲(上古讀音與匿聲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義:隱藏,躲藏)

3、(副詞)暗暗地。

二、字源及演變

匿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的匿字,是在“L”(崖壁、圍墻之類的實體遮擋物)旁邊有壹個人頭上遮了壹些草躲藏在那裏,表示隱藏之意。金文基本上承續了甲骨文字形,有二款將甲骨文字形中的“L”形寫成“匚”,其中有壹款寫成“乚”形。

小篆寫法是將匚裏面的符號分為三部分,上部是“艸”,中間是又(手),下部是口,表示手抓了好多草蓋在身上,人躲在裏面不予回應。隸書承續小篆字形,將匚裏面的字符,直接寫成若,楷書由此寫成匿。

匿的原義是隱藏、躲藏。《商君書·墾令》:過舉不匿,則官無邪人。 意思是:做官的人,不隱瞞錯誤的行為,那麽在其中間,就不會有奸邪之人。

《孟子·滕文公上》: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意思是: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燒山野沼澤地帶的草木,野獸就逃避躲藏起來了。

匿的相關成語、釋義及出處

1、匿瑕含垢

釋義:比喻為長遠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2、匿跡潛形

釋義:躲藏起來,不露形跡。

出處:元·高文秀《黑旋風》第壹折:“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3、匿跡銷聲

釋義:指隱藏進來或不公開露面。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壹:“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匿跡,惟恐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