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縣區體校如何發展和生存

縣區體校如何發展和生存

在體校最盛行的時代,河南省每個市甚至每個縣都有體校。如今,全河南的縣級體校還在辦的不超過10所,林州市體育中學就是其中之壹。它們不但沒有消亡,而且活得很滋潤,這其中有什麽秘訣?前不久,記者前去壹探究竟。

林州市體育中學成立於2004年,是壹所文化+體育特色的全日制寄宿初中,開設有競走、中長跑、跆拳道、投擲、舉重、籃球、滑翔等項目。它的前身是1987年林縣政府批準成立的業余體育運動學校。中間經過停辦,又四年三次搬家,特別是2008年遷到龍鳳山風景區的時候,面臨的是壹個爛攤子:學生基礎差,流失大,招生時遭受白眼,生源奇缺,很多家長不願意把孩子往這裏送。另外,學校沒有成熟的辦學模式或辦學經驗可鑒,教學、訓練設施簡陋,還是財政補差學校,教師的工資都得不到解決,人心思動,是壹塊標準的“燙手山芋”。

在這樣的困難情況下,學校沒有退縮,而是以精細管理體現人文關懷,以精細管理追求管理的“零缺陷”,以精細管理彰顯學校品牌,很快就穩定了局勢,使全校面貌煥然壹新。安陽市體育局也把壹部分優秀教練充實到這裏,保證了訓練質量。最重要的是,學校壹改訓練和文化課脫節的痼疾,把訓練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取得了競技體育和辦學成績雙豐收。學校把學生分為專業隊和普通隊兩類。普通隊作為專業隊的第二梯隊,又作為林州市群眾體育的後備人才;專業隊在推動群眾體育的同時還肩負著“選拔、訓練、輸送”的使命。二者相互聯系、***同發展,增強競爭機制。同時嚴格規範訓練時間,保證學習質量。在校外,按照“資源***享、責任***擔、義務***盡、成果***用”的原則,與林州市第壹、二實驗小學等開展體育訓練***建活動,不斷拓寬渠道培養人才途徑,逐步形成多層次、階梯狀的縱向人才培養結構體系。尤其是尹殿閣教練在市直第五小學組建的競走訓練點,取得了較大突破,僅去年暑期,就有雷現、牛文璐、馬慶華3名隊員參加了在沈陽舉行的國家隊集訓,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

2004年至今,該校***為河南省體校、安陽市體校等單位輸送運動員210余人,還有大批學生被林州的著名高中錄取,走進理想大學,取得了競技體育和辦學成績雙豐收。其中任林芬(賽艇)、魏雷雷(賽艇)先後獲得全國冠軍,牛露露(跆拳道)、申曉雲(柔道)、王帥軍(射擊)獲得全國亞軍,段丹丹還代表中國參加了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競走比賽並進入了前八名,創造了我省在這個項目上的最好成績。

林州體中的進步贏得了各方的稱贊。國家體育總局和省體育局領導多次來學校視察工作,說他們為縣級體校的生存和發展開辟了壹條新路。家長們對該校更是熱捧,使該項的招生人數增加了10倍,甚至需要托人找關系才能進來的局面,成了林州教育體育戰線上的壹塊“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