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關於杜甫草堂的詩句

關於杜甫草堂的詩句

1. 描寫杜甫草堂的詩句有哪些

1. 萬裏橋西壹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狂父》 唐 杜甫

譯文:萬裏橋西邊就是我的破草房,無人來訪,百花潭與我相伴,隨遇而安,這就是滄浪。

2.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臨江仙》 宋 蘇軾

譯文:誰懷念李白而想和李白舉灑論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遙指江東的李白。

3.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人日寄杜二拾遺》 唐 高適

譯文:人日這天,我給杜甫寫壹首詩寄到成都草堂,我在這兒懷念妳,懷念我們***同的故鄉。

4.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夜宴左氏莊》 唐 杜甫

譯文:黑暗中澗水傍著花徑流過,泠泠之聲盈耳。春星燦爛,夜空猶如透明的屏幕,映帶出草堂剪影。

5.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草堂》唐 杜甫

譯文:曾經我離開草堂時,入侵者遍布成都。現在我回到草堂,成都壹切安好。

6.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崔氏東山草堂》 唐 杜甫

譯文:玉山上的草堂安靜閑適,清爽新鮮,我甚是歡喜。

7.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早秋山居》 唐 溫庭筠

譯文:近靠山邊覺得寒氣來得特別早,晴空下的草堂籠罩著壹片霜氣。

8.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九日酬諸子》清 妙信

譯文:沒有忘記到東籬下去觀賞菊花的約定,帶著好酒去那草堂。

9.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草堂即事》 唐 杜甫

譯文:十壹月在這荒村裏建了個房子,這裏就只有我的家了。

10.自聞茅屋趣,只想竹林眠。——《佐草堂在東柯谷》唐 杜甫

譯文:壹直聽聞草屋的樂趣,十分想在竹林裏休憩安睡。

2. 有關杜甫草堂的詩句

1.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 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4. 唐·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5. 唐·杜甫《懷錦水居止二首》

軍旅西征僻,風塵戰伐多。

猶聞蜀父老,不忘舜謳歌。

天險終難立,柴門豈重過。

朝朝巫峽水,遠逗錦江波。

萬裏橋南宅,百花潭北莊。

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霜。

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

惜哉形勝地,回首壹茫茫。

3. 關於杜甫草堂的詩

《草堂》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

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請陳初亂時,反復乃須臾。

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

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

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

壹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

眼前列杻械,背後吹笙竽。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

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

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籲。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

弧矢暗江海,難為遊五湖。不忍竟舍此,復來薙榛蕪。

入門四松在,步屟萬竹疏。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

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

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

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

4. 描寫杜甫草堂的詩句

草堂

作者:杜甫 (唐代)

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請陳初亂時,反復乃須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

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

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

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壹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眼前列杻械,背後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籲。

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弧矢暗江海,難為遊五湖。

不忍竟舍此,復來薙榛蕪。入門四松在,步屟萬竹疏。

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

5. 與杜甫草堂有關的詩句

《堂成》原文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賞析杜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底來到成都,在百花潭北、萬裏橋邊營建壹所草堂。

經過兩三個月時間,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這詩便是那時所作。

詩從草堂營成說起;中間寫景,用“語燕新巢”作為過脈;最後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點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錯比揚雄宅”的“宅”遙相呼應。

關合之妙,不見痕跡。《江村》原文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賞析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來到了這不曾遭到戰亂騷擾的、暫時還保持安靜的西南富庶之鄉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親友故舊的資助而辛苦經營的草堂已經初具規模;飽經離鄉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艱虞的詩人,終於獲得了壹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壹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

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著寫著,最後結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

杜甫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沈郁”,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

《蜀相》 題解 見《杜工部集》。約作於上元元年(760年)。

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遊覽、憑吊,作了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恨別》原文洛城壹別四千裏,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賞析 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寫的壹首七言律詩。

作品抒發了詩人流落他鄉的感慨和對故園、骨肉的懷念,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情真語摯,沈郁頓挫,扣人心弦。這首七律用簡樸優美的語言敘事抒情,言近旨遠,辭淺情深。

詩人把個人的遭際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寫,每壹句都蘊蓄著豐富的內涵,飽和著濃郁的詩情,值得反復吟味。《春夜喜雨》 題解 見《杜工部集》,作於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飄泊西南”時在成都所作。

詩人在對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燭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題解 見《杜工部集》,作於公元761年,時值安史之亂尚未平定之際。

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親友資肋,於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蓋壹草堂,以安頓其家。翌年八月,草堂為秋風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記之。

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題解 見《杜工部集》。

代宗廣德元年(763)正月,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兵敗,自縊於林中,其將田承嗣,李懷仙皆舉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區相繼收復。

時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臺),乃作此詩。河南河北,指今洛陽壹帶及河北北部。

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絕句四首(其壹) 題解 杜甫的七言絕句不多,然而這壹首卻是中國最流行的小詩之壹。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話,卻又深含了詩人的審美理想,極受文人學者所推許,可說是以俗為雅,雅俗***賞。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旅夜書懷》 題解 《旅夜書懷》,是杜甫離開成都,攜家乘舟東下,經過渝州(重慶市)、忠州(重慶市忠縣)時(765年)寫的。 他早歲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到頭來什麽事都沒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親朋零落,只身飄泊,置身於這樣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間的壹只沙鷗,飛往哪裏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沈的。

原文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登高》 題解 見《杜工部集》,寫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時其流落夔州(今重慶市奉節)。古九月九有登高習俗,。

6. 杜甫草堂的詩文

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

降虜兼千賬,居人有萬家。 馬驕朱漢落,胡舞白題斜。

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三)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

防河赴淪海,奉詔發金微。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六) 雲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 隴右地處邊塞,秦州壹帶胡漢雜居,處於中原文明的邊緣地帶,唐王朝在文化上采取的兼容開放政策,使這裏成了胡漢文化交流融匯的大舞臺,獨特的地理環境所造就的民族渾融和文化多元的環境與不時出現的邊烽緊急情勢杜甫在詩中都有形象的描繪。

居民之雜、物產之異、風俗之奇、地氣之殊,壹壹可覽;驛道關隘、烽燧軍檄、使節邊將、胡人胡物,歷歷在目。 杜甫在寓居隴右期間,還用大量的詩篇描繪了獨特的隴右自然風貌,記述了特定歷史時代的人文景觀,呈現出了顯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如寫自然風光: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 塞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胡笳樓上發,壹雁入高空。

(《雨晴》) 再如寫名勝古跡: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壹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二) 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

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

上方重閣晚,百裏見秋毫。 (《山寺》) 又如寫山川奇景: 峽形藏堂隍,壁色立積鐵。

徑摩穹蒼蟠,石與厚地裂。 修纖無垠竹,嵌空太始雪。

(《鐵堂峽》)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 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

(《石龕》) 乾元二年十月,杜甫離開秦州前往同谷(今甘肅成縣),同年十二月壹日又由同谷南下成都,前後歷時三個月,這期間寫了兩組***二十四首紀行詩,其中隴右壹段有十六首:《發秦州》、《赤谷》、《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鎮》、《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發同谷縣》、《木皮嶺》、《白沙渡》、《水會渡》。這兩組紀行詩的壹個突出特點就是它的實錄性。

各組除第壹首外,均以行程地名為題,突出了時空的連續性。所寫的是只有在當地才能見到的山川、風土、人情,完全是實地、實景、實情的抒寫,而不是象謝靈運和盛唐山水詩那種理想之境和***有之景的表述。

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寫出了山水的“個性”。所寫峽谷、山嶺、石臺、古鎮、崖寺、渡口,各具神態。

它們無壹不顯示出各自特有的景致,獨具的風貌,它們只屬於隴右。 杜甫的詩作描繪山區的自然景致,記寫邊城的人文景觀,或清新明麗、或簫瑟疏涼、或壯闊幽遠、或奇險峻峭,展現了不同於平原地區的邊塞風光。

讓人驚心動魄,又賞心悅目,既感神奇莫測,又覺自然舒展。這類詩在隴右詩作中比比皆是。

對壹個地方進行如此全面而集中的記述,這是前所未有的。杜甫的詩作使歷史上無人專門詠寫過的隴右山川風物得到了全景式的描繪,把隴右神奇獨特的風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精辟地指出了杜甫的流寓及詩作對隴右揚名於世的獨特貢獻和重要作用。即如《山寺》壹詩,是古代詩人中最早詠寫麥積山的詩作,秦州勝景南郭寺則借助杜甫的詩作名揚四方,不少人就是吟誦著“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壹邑傳”等杜甫隴右詩句了解秦州,走進隴右的。 同時,我們看到,杜甫的隴右詩對隴右文化藝術的拓展、延伸提供了壹個充盈豐富的“武庫”。

書法、繪畫、音樂等諸多領域都從杜甫隴右詩中“獵寶”,創造出了許多新的藝術價值非凡的珍品,為隴右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 杜甫詩意畫歷來為畫壇名家所看重,研習摩繪,源遠流長。

國畫大師徐悲鴻在所繪的詩意畫中,精心挑選了杜甫隴右詩中的《佳人》和《秦州雜詩二十首》的第五首予以描摩,對詩意畫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其傳達的神韻,其意義甚至超出了繪畫本身。被徐悲鴻題為《立馬》的這幅畫作,取材於《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原詩為:“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畫中壹匹駿馬昂首挺立,威風凜凜,勢不可擋。

這幅畫是1943年徐悲鴻寫贈少帥張學良的,其時徐悲鴻居貴陽,張學良因“西安事變”被禁閉在貴州桐梓。款識中徐悲鴻摘錄了杜甫這首詩的末二句“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落“漢卿先生教之。

壬午歲盡。悲鴻貴陽客中寫少陵詩。”

這幅作於抗戰期間的《立馬》,寓意深遠,耐人尋味。秦州寶馬“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的英勇氣概體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感召力至今不衰。

杜甫的隴右詩還登上了音樂殿堂,而且走出了國門。1980—1984年,原蘇聯作曲家捷爾尼科夫選取杜甫詩19首,譜成了兩部大型合唱套曲,並於1986年由原蘇聯國立室內樂合唱團隆重上演。

在這19首詩中,《夢李白》、《促織》等隴右詩作入列其內。透過這些詩作,異國他邦的人們也領略了杜甫的隴右情思和隴右文化的綿遠意蘊,這是杜甫對隴右文學和文化的又壹貢獻。

杜甫的隴右之行是不尋常的,他的隴右詩作也是不尋常的。隴右成。

7. 贊美杜甫草堂的詩句

1.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韓愈 2.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朱德 3.中原未得平安報,醉裏眉攢萬國愁. ----黃魯直 《題浣花醉歸圖》 4.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論. ----韓愈 《題杜工部墳》 5.縱為三十車,壹字不可捐. ----皮日休 《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因成壹千言》 6.文章垂世自壹事,忠義凜凜令人思. ----《遊錦屏山謁少陵祠堂》) 7.後人但作詩人看,使我撫幾空嗟咨. ----《讀杜詩》 縱使字字尋得出處,去少陵之意蓋遠矣.----《老學庵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