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 cháng ] :霓裳、下裳、繡裳、冠裳、白裳等。
裳[ shang ] :衣裳、紅裳、青裳、越裳、垂衣裳等。
裳的基本解釋:
1、裳[cháng]
〔裳裳〕光明。
古代指遮蔽下體的衣裙。
2、裳[shang]
〔衣裳〕衣服。
字形演變:
擴展資料:
文言版《說文解字》:常,下帬也。從巾,尚聲。裳,常或從衣。
白話版《說文解字》: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邊旁,采用“尚”作聲旁。裳,這是“常”的異體字,字形采用“衣”作邊旁。
相關詞匯解釋:
1、霓裳[ní cháng]?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
2、下裳[xià cháng]?
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
3、繡裳[xiù cháng]?
彩色下衣。古代官員的禮服。
4、冠裳[guān cháng]?
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5、青裳[qīng shang]?
青黑色的衣裳。為賤者所服。亦借指農夫、蠶婦、僮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