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來是什麽樣的?
如果宇宙能量密度超過臨界密度,宇宙會在膨脹到最大體積之後坍縮,在坍縮過程中,宇宙的密度和溫度都會再次升高,最後終結於同爆炸開始相似的狀態——即大擠壓;相反,如果宇宙能量密度等於或者小於臨界密度,膨脹會逐漸減速,但永遠不會停止.恒星形成會因各個星系中的星際氣體都被逐漸消耗而最終停止;恒星演化最終導致只剩下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相當緩慢地,這些致密星體彼此的碰撞會導致質量聚集而陸續產生更大的黑洞.宇宙的平均溫度會漸近地趨於絕對零度,從而達到所謂大凍結.此外,倘若質子真像標準模型預言的那樣是不穩定的,重子物質最終也會全部消失,宇宙中只留下輻射和黑洞,而最終黑洞也會因霍金輻射而全部蒸發.宇宙的熵會增加到極點,以致於再也不會有自組織的能量形式產生,最終宇宙達到熱寂狀態. 現代觀測發現宇宙加速膨脹之後,人們意識到現今可觀測的宇宙越來越多的部分將膨脹到我們的事件視界以外而同我們失去聯系,這壹效應的最終結果還不清楚.在ΛCDM模型中,暗能量以宇宙學常數的形式存在,這個理論認為只有諸如星系等引力束縛系統的物質會聚集,並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它們也會到達熱寂.對暗能量的其他解釋,例如幻影能量理論則認為最終星系群、恒星、行星、原子、原子核以及所有物質都會在壹直持續下去的膨脹中被撕開,即所謂大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