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播州楊氏是何來歷?它為何能統治播州725年的時間?

播州楊氏是何來歷?它為何能統治播州725年的時間?

播州,位於今貴州北部,大婁山脈東支中段與烏江中段北岸之間,轄地和今遵義市相當。據《明史.貴州土司傳》載:?秦為夜郎、且蘭地,漢屬牂牁,唐貞觀中,改播州?,唐貞觀九年(635年),唐太宗在牂牁郡的北部地區,置郎州,領恭水、高山、貢山、柯盈、邪施、釋燕等六縣。十壹年(637年),?省郎州並六縣?,廢去朗州的行政區劃,將六縣重新劃入牂牁。十三年(639年),?又於其地復置播州及恭水等六縣?,在原郎州之地再置?播州?,轄恭水等六縣。?播州?之名,自此而始。

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封域南極牂牁,西連棘道,東西壹千四十裏,周圍遠近三千裏,蓋西南奧區也。西此出四川綦江、南川,為前門;西南出赤水、烏撒、水西、黃平,為後門;其東出湖廣偏橋、沅州,為右肋。凡聯三省,此地勢西北塹山為關,東南俯江為池,中皆山谷盤亙。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馬不得並行?,播州地處四川、貴州,湖南三省之間,西通巴蜀,東連湖南,為中原入貴州的重要門戶,播州既連接長江通道,又連接烏江流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境內大婁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橫亙其間,更是成壹天然屏障,可以說播州乃是壹個易守難攻的要地,歷來為兵家所重。

同時播州的自然資源也是十分豐富。它既有可耕種的沃土,又有適合放牧的原野,還有可供打獵的山林資源,山藏礦物更是儲存量驚人,因此在明時,播州憑借這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經濟發達而富饒的程度,在明代貴州位居第壹。如此,在當時無論誰占據播州,他都完全可以做到?閉關鎖國?,然後自給自足。

因此,歷朝歷代對播州這個西南重地都是十分的重視的,?安史之亂?前,播州壹直都被唐中央王朝牢牢的掌控著,未曾脫離半步。但是在?安史之亂?後,隨著唐中央政府的衰落,對於播州等西南地區的控制也大為衰落,西南地區壹些實力較強的部落酋長紛紛割據自立,而唐中央政府亦無法阻止。

代宗大歷五年(770年),播州僚人叛亂。次年,唐代宗命?(羅)榮率師南征,剿撫並用,蠻方永靖?,(《貴州府誌》),以羅榮為六州都督、沿邊招討使、太子太保、榮祿大夫,負責平定播州僚人之亂。而後羅榮用7年的時間鑿山開道,剿撫並用,播州叛亂終被平定。

平定叛亂之後,唐代宗為了繼續掌控住播州這塊西南要地,於是任命羅榮為播州侯,?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從此播州成為羅氏的世襲封地。之後羅氏歷經四代,傳至羅太汪,羅氏已統治播州八十余年。在這八十余年的時間裏,隨著唐室的漸衰,播州羅氏開始直面日益嚴峻的周邊局勢,先是活動於今畢節及貴陽地區的?羅閩?人(彜人)開始逐漸強大,強大後的?羅閩?人對播州是虎視眈眈,而後崛起於滇西北的南詔乘著唐室的衰落,又開始大肆東擴,播州這塊富饒之地又首當其沖,被南詔國盯上。

最初,羅氏的前三代首領都有些本事,再加上當時的唐室還有點威望,播州還能保壹時平安。但是到了羅太汪這壹代,羅氏終究還是沒能保住播州這塊富饒的土地。大中十三年(859年),?羅閩?人聯合南詔國壹舉攻占播州,羅氏第壹次失去了對播州的掌控。次年,唐宣宗派李鄠率兵擊退?羅閩?人,播州又短暫的回到了羅氏的手中。但2年後,隨著唐軍的撤退,南詔羅閩氏族部卷土重來,再次攻克播州,羅氏第二次失去了對播州的控制,而這次羅太汪再也沒能等到唐軍的到來,他只能逃往祖地四川瀘州。

乾符三年(876年),不甘失敗的羅太汪,為了重新奪回播州的控制權,他就向當時同族的僚族土酋楊端求援。楊端這人素有野心,他壹直想要得到壹塊被朝廷認可的世襲領地,對於播州這款富饒之地自然也是垂涎不已的,於是在得到羅太汪的求援後,他就率八姓族人自瀘州出發?逕入白錦,軍高遙山。據險立呰,結土豪蔣、黃三氏,為久駐計。蠻出寇,端出奇兵擊之,大敗?,因此時南詔羅閩氏族部已衰落,於是楊端很快就擊潰了羅閩氏族,占據播州。

但是在楊端占據播州後,他並未將播州還給羅氏,而是據為己有,如此羅氏對於播州半個多世紀的統治宣告結束,而楊氏則開啟了對播州長達725年的實際統治。此後,唐中央政府對於楊端占據播州的行為給予承認,唐廷授予楊端播州刺史的職銜,之後楊端子嗣在唐至五代十國皆世襲播州刺史之職。

乾德三年(965年),宋朝壹統天下,播州楊氏第五位首領楊實率領播州上下軍民歸附宋朝,宋太祖趙匡胤詔建播州、遵義軍與遵義縣,此時播州雖名義上為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但實際上播州仍為楊氏所控。終兩宋,播州楊氏對於宋廷都是忠心耿耿,從未有過反叛的心思,而兩宋朝廷對於播州楊氏也是封賞不斷,如宋神宗時期,楊光震就被加封為從義郎、沿邊都巡檢使。

宋亡後,播州楊氏因局勢已無可挽回,楊氏第十六位首領楊邦憲遂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向忽必烈上書?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故土,將五百年,今願納土內附?,攜播州等地向元朝投降。降元後,忽必烈任命楊邦憲紹慶、珍州、南平等處邊宣慰使職,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楊氏第十六位首領楊漢英升任播州宣撫司。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貴州被明玉珍所占,楊氏第二十二位首領楊鏗歸附明玉珍,明玉珍仍讓其掌控播州。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壹統天下,楊鏗率播州上下軍民歸附明朝,朱元璋讓其仍領播州宣慰使,並?詔勅賜鏗衣幣?,賞賜金牌、銀印、銅章、衣幣等物,以示恩寵。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楊氏第三十位首領楊應龍叛明,萬歷起用前任都禦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總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軍務,征浙江、福建、雲南、廣東等省24萬將士,分兵八路進剿播州。最後歷經114天,明朝出兵24萬,耗銀約二百余萬兩,最終平定楊氏叛亂,自此,楊氏對播州長達725年的實際統治宣告終結。

到這裏,很多人肯定會有這樣壹個疑問?為何楊氏他們能在政權反復更替的時候,無論是在元朝這等武力強大的王朝,亦或是在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楊氏始終都能牢牢掌控住播州,並達725年的時間呢??,其實播州楊氏能統治播州275年的時間,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壹、優越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開頭我們就介紹了播州的優越位置,播州地處西南高原,介於川、貴、湘三省之間,山川深阻,地勢險要,境內大婁山脈將播州從西南到東北方向死死護佑著,成為壹個天然的屏障,可謂是易守難攻。同時播州連接中原的道路並不通暢,正所謂?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馬不得並行?,因為播州地勢險峻的關系,中原與播州雖有道路連接,但卻並不通暢,直通播州的道路很狹窄,人和馬都不能並行通過。

此外,據《華陽國誌》所載:?(牂牁)特多阻險,有延江、霧赤、煎說為池衛?,因此,道路的不通暢再加上地勢的險要,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然就能在壹定程度上保證播州的安全,使得不管是在繁榮昌盛的時代,亦或是民不聊生的時代,播州都能免受戰爭和外部勢力的影響。可以說,基本上壹旦某個勢力能夠占據這裏,就能立刻形成割據,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而中原王朝除非是花大力氣,否則很難對其形成威脅。

第二、豐富的自然資源。壹般情況下,壹個勢力要想在某地形成割據,與中原王朝進行長時間的對抗,這個地方必須滿足二個條件,壹個是地理位置,另壹個就是自然資源,而播州恰好就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史載:?播州沃土,東西二千裏,南北數百裏,樂土也?,播州自唐朝開始就已是處於?稻粟再孰,無徭役?的社會狀態,而到明朝播州的經濟更是位居貴州第壹,而播州能擁有這等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其本身所擁有的豐富的自然資源。

如文章開頭所說,播州既有肥沃的農田,又有可放牧的早地,由於山林眾多,可供狩獵的野生動物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同時播州的山藏礦物也是儲存量驚人,尤其是鐵礦、銅礦資源,而制造兵器恰恰就是需要鐵和銅。所以當時的播州是既不缺糧食,又不缺兵器,無論哪個勢力盤踞於此,他都能做到不依靠外部,就能完全做到自給自足。

第三、識時務。播州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播州楊氏可以統治播州長達725年的基礎,但是如果中原王朝壹定要下定決心滅掉播州楊氏的話,也不是滅不掉的,?播州之役?時明朝征發24萬大軍,用了114天不就滅掉了播州楊氏了嗎?所以其實播州楊氏能夠統治播州725年的時間,最大的原因在於另外壹個,那就是播州楊氏?識時務?。

縱觀自唐後期播州楊氏掌控播州以來,除明初末代土司楊應龍公開反叛朝廷外,我們找不到其他關於播州楊氏違抗中央政府的記載,由此可知播州楊氏對中央政府的恭順和忠心。同時播州楊氏也並不是死忠於任何壹個中央政府的家族,要是死忠的話,播州楊氏也不會從唐到明,壹直牢牢掌控住播州。當時,每當中央王朝出現更叠時,播州楊氏便不再為已露敗亡之像的舊王朝效命,而是迅速的攜播州上下軍民向新王朝投降,如宋亡,就向元投降;元亡,就先向明玉珍投降,後又向朱元璋投降。

而剛才我們也說了中原王朝要想征服播州並不是不可能,但是因播州崇山峻嶺,易守難攻的地勢,及完全能憑借本身的自然資源做到自給自足的優勢,中央政府要想徹底的攻占播州就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如果沒有幾倍於播州的兵力,及充足的糧草和軍備,中原王朝很難徹底的征服播州之地。 如此,當播州楊氏願意主動歸順,又願意主動去幫助新王朝安撫播州軍民,讓他們壹起歸順新王朝,那些新王朝的統治者自然是樂的開心,不戰而屈人之兵,不用費壹兵壹卒就能占據這塊富饒之地,他們自然不會過多的為難播州楊氏,

如此,正是基於以上三點原因才確保了播州楊氏能夠統治播州長達725年的時間。其實若不是末代土司楊應龍自己作死,妄圖以壹州之地對抗朝廷,播州楊氏對於播州的統治可能還會持續百年的時間,只可惜楊應龍太妄自尊大了,從而讓播州楊氏走向了覆滅。